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地表沉降监测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其建设过程都会对当地的地质条件造成一定影响,易诱发地面沉降、高架桥倾斜、路基失稳、道路滑坡等灾害,因此,如何高效快速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监测意义重大。本文以宁波市为例,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研究,并将时序InSAR技术得出的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初步研究了时序InSAR技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沉降方面监测的可行性,并探究沉降规律和原因。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结合覆盖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哨兵一号数据,通过小基线技术对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进行监测,获取了2015年至2020年间整个轨道交通沿线的沉降数据,计算得到了整个轨道交通沿线的累积沉降量和平均沉降速率。通过对60景SAR影像的干涉处理并结合已有的水准测量数据,重点分析了轨道交通一号线累计沉降量最大的7个沉降区间,实验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平均沉降量在-4.49mm/a,最大沉降量达到-135.5mm。(2)研究了PS-InSAR技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通过PS-InSAR技术对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间的60景SAR影像进行处理并获取沉降结果,研究表明,PS-InSAR技术与SBAS技术得到的沉降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沉降规律。(3)结合PS-InSAR技术和SBAS-InSAR技术的监测结果,重点分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沉降特点与沉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世纪大道以东方向累计沉降量明显大于世纪大道西方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因素是造成沉降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运输结构调整是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评价高速公路货运效率是掌握运输结构调整对公路货物运输影响的关键环节,对明确运输结构调整的成效及方向性的指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阐述了运输结构调整及货运效率评价有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明确了高速公路货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影响指标选定的关键因素,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双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和熵值理论,
随着激光设备功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激光切割在现代工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激光切割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激光切割作为一个复杂的光学和热学加工过程,影响其加工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国内缺乏相关的质量评判标准,生产单位缺乏质量控制和补偿手段,因此激光切割目前只能应用于下料和粗加工过程。研究激光切割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总结相关的误差补偿公式,有利于提高激光加工质量和效率,节约加工成本。
近几年,在自然资源领域,随着国土调查、国情监测、空间规划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产生了大量的基础自然资源数据以及专题业务应用数据。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量,如何对这些数据实现科学的储存、管理,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查询和应用发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存储、计算和服务模式已难堪重任。因此,需要对大量自然资源数据以及专题业务数据的储存和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
混凝土搅拌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施工设备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储存罐作为搅拌系统的粉料储料装置,需满足连续供料要求,具有体积大的特点;但为满足设备节省占地空间的要求,储存罐通常设计为圆柱形(罐体总高度约11米)。一旦储料系统安装和检修收尘装置或透气装置,需要通过爬梯到达顶部作业,因此,爬梯安全性和舒适性就尤为重要。现有粉料储存罐爬梯,仅考虑到功能层次,未满足用户生理及心理需求,存在结构简陋
季节性冻土地区渠道、隧洞等工程的衬砌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衬砌体下土层的反复冻胀变形。目前解决这一问题常见的方法是截水防渗、土层保温与垫层换填。垫层换填因施工简单、造价较低而使用普遍,其主要采用非冻胀性土换填冻胀性土,从而达到抗冻胀效果。而非冻胀性土的主要来源是风积沙、河砂、砂卵石等,考虑到上述材料运费较高、非冻胀性土易细粒土污染等原因,如果就地使用当地土改造抗冻胀垫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本
随着我国道路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数量在急剧增加,从而引发的道路交通问题也日益增多。其中公路隧道因内部空间狭小、封闭性较强、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无法正常通信等原因,导致车辆不能及时获取自身位置及相邻车辆距离信息,从而该特殊路段中交通事故频发。基于此,本文利用一种新型信息传输方式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来解决上述问题
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时代(Data Technology,DT)已然来临,如何安全可靠地存储海量数据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存储方式主要采用集中存储,但其设备昂贵,且存放的数据信息有限,已经不能满足DT时代产生的大规模数据。分布式存储以其设备价格低、存储容量大和易于扩展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数据存储方式,但其存储节点容易发生故障致使数据缺失,所以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可靠存储成为重点。分布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公路总里程数的增长,公路养护任务也逐渐加重。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检测需求,尽管目前在实际检路过程中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实现自动化,但是数据后处理工作仍然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特别是在道路病害图像自动识别方面。因此,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脱离人工干预实现完全自动的路面病害图像识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路面
同沉积地裂缝作为地裂缝研究的新方向,与普通地裂缝相比,其发育深度较大,且其深部的破裂形态、剖面结构特征和影响范围等研究尚是一片空白,给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未知性。在对西安地区同沉积地裂缝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活动强度区域同沉积地裂缝在剖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发育特征。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沉积作用下地裂缝破裂扩展机理及其效应研究》,对各地构造地裂缝中存在的同沉积发育特征及同沉
事故黑点鉴别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最经济、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目前事故黑点鉴别方法众多且各具适用性,方法大多过程繁琐且工作量巨大,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快速识别交通事故黑点路段,是交通管理与运营维护部门持续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首先基于累计频率曲线法鉴别事故黑点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其适用性及鉴别精确度的影响因素;针对累计频率曲线法在事故黑点鉴别应用中的不足,分析不同路段单元划分对累计频率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