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作用与调控视野下的窗建构体系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对环境的调控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雷纳·班纳姆认为,回顾人类建筑史,有3种常用的环境调控模式:“保温型"(conservative),“选择型"(selective)和“再生型”(regenerative)。第一种模式常见于干燥地区,第二种模式较多出现在热带和潮湿地区,这两种模式都是利用自身建构形式应对自然环境,通过低能耗手段维持恒定的室内环境。而第三种模式主要兴起于工业革命,旨在借助工业技术调控室内环境,为营造和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和密闭的方式,使现代建筑物俨然已经演变成一个高度耗能和高度浪费的机器。“环境—建构”正是在现代建筑高能耗的环境调控模式下针对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的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关注建筑的建构形式对环境的调控,这种调控是通过在建筑的外表皮上对环境进行过滤和扩散,从而将自然条件下不确定的外环境转化成适合人活动舒适内环境的低能耗建构形式。在建筑外表皮这一建筑与环境交互的界面上,有很多可以调控环境的建构形式,比如体系化的表皮,机械通风管道,巨型遮阳格栅等等,但窗是内外环境交换最普遍、跟人关系最密切的触媒和通道,因此笔者选取窗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在环境作用下,窗建构对环境作用过程的调控方式和设计手法。为了有逻辑的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用来分析案例的理论性分析框架,这个框架主要是以窗空间跟环境和人交互的特点为依据,从剖面上对窗建构体系进行几何性划分。其次笔者按照分析框架划分出的区域,将窗从空间上分成三类,分别对每类相应的窗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出框架中的各区域所承担的环境调控功能。最后,推理演绎窗的理论类型,将相似类型的环境调控效果作对比,建立环境调控功能的评价体系,对窗建构体系框架中各区域的环境调控效果作评价,用评价结果推导特定环境调控功能对应的窗类型。综合这些分析归纳与推理演绎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三种窗的环境调控形式,归纳了窗建构体系分析框架中各区域的环境调控功能,并对这些功能的环境调控效果作了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的结论对从环境到形式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个设计思路和一种索引式的辅助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城市交通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观察中国城市交通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不难发现,二者时常呈现相互矛盾甚至排斥的尴尬状态:交通做好了
  90年代末以来,为了重塑现代工业体系,盘活中心城区旧厂房(工业楼宇)存量国有资产,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我国以上海为首的大城市纷纷借鉴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
能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了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面对生存危机,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一方面能源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建筑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
现代园林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的现代运动大潮中,伴随着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产生的。作品形式有别于各种类型的传统园林形式,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虽然现代主义在整个现代园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我国的旅游业,旅游的人数和旅游的收入都在不断的快速增长。1978年,来华入境旅游人数只有18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国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经历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更新就成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其突破某些发展瓶颈,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
今天城市设计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展,城市的属性也在不断地被激发、被定义。新的设计要素也在不断产生,如何阅读、记述、书写这些新的设计要素不仅仅是术语学上的问题。更是设计操
包括广州在内的一些大城市很关注轨道的建设和投资,而对相应的城市土地使用和开发却未给予足够重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将轨道发展和城市开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区域性竞争,我国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近几年来,我国东部
本文是在广州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建设期、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广州边缘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的基础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调研相结合的的方法初步提出位于城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