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控制约束下的单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的持续发展,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由于资源和经济的限制,城市道路建设和规模扩大不可能长期持续,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需求日臻强烈,迫切需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和优化控制,尤其是协调控制。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优化设计中,若不考虑路网、路径的协调控制,以单个交叉口运行效果最佳作为设计目标来确定的信号方案意义不大,但优化每个交叉口的运行效果也是协调控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研究城市路网信号协调控制约束下的单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方法,完成的主要科研工作与取得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分析面向城市路网的信号协调控制机理,研究了细化路网协调控制方法,将最小协调控制单元段细化为协调路径,利用协调路径链与协调路径集,实现对于路网中各种协调控制需求的精细化描述,研究了协调路径集的优选方法,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协调控制的结构与约束。
  2)考虑协调控制约束下交叉口的通行需求问题,针对传统的信号配时设计方法在处理复杂的搭接信号相位结构下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时存在的不足,研究了通用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通行需求的绿信比分配目标函数,然后建立交叉口绿信比的基础分配模型与多轮分配模型,最后给出了绿信比与相位时间的分配流程,设计了一种程序化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方法,通过对绿信比及相位时间的多轮优化分配,实现了对跨相车流与非关键车流的绿信比优化,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的整体通行效率,使绿信比分配方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3)考虑协调控制约束下交叉口的通行需求问题,在本文提出的通用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方法上,研究了交叉口相位相序设计与配时同步优化方法。首先根据交叉口协调相位相序及相位时间等约束,考虑行人过街需求,建立相位配时基础模型,然后结合交叉口协调相位的设置情况,研究相位相序设计与配时同步优化方法,最后给出了交叉口信号相位设计与信号配时的同步优化流程,设计了一种相位设计与配时的同步优化方法,实现了交叉口的整体通行效率的有效提升。
  4)考虑最大化协调控制效益,基于现有干道绿波协调数解算法,研究了干道交叉口协调相位绿灯时间分配方法。首先根据交叉口车流通行需求确定基本信号配时,然后根据现有数解法确定最佳周期与协调相位相序并计算协调方向基础绿波带宽,最后调整瓶颈交叉口绿灯时间直至获得最大双向绿波带设计方案,实现了双向协调相位绿灯时间的优化,为获得全局最优的绿波协调控制方案提供基础。
  5)考虑最大化协调控制效益,基于现有区域路网绿波协调方案设计方法,进一步研究区域路网各交叉口信号相位时间的优化方法。针对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区域绿波协调控制优化模型各交叉口相位时间分配问题,研究了根据相邻相位时间之和约束条件,以获得最大路网绿波带宽为目标分配交叉口各进口道的相位时间的模型方法,最大化区域绿波协调控制优化模型的协调控制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多智能体系统在无人机协调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移动机器人编队协作控制、分布式传感器网络自主配置以及通信网络拥塞控制等众多工程领域的大量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已经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众多领域前沿研究课题其中一项。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时滞的存在往往会降低系统性能,甚至造成系统发散,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为进一步分析耦合时滞影响下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代数图论
在机器人领域中,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研究国内外SLAM算法的基础上,对SLAM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算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作出了一定改进,提高了机器人定位和地图构建的估计精度及执行效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阐述了SLAM问题的基本模型
排桩支护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很少有研究方法涉及水平量测位移反演土压力及内力。本文在充分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基坑位移反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基坑位移反分析方法,主要工作如下:  (1)总结现有基坑量测位移反分析结构受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的反演方法和基于均匀带状荷载作用下Melan解的反演方法。  (
学位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这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弱浅埋段作为隧道建设的重难点,在暗挖通过时极易出现掌子面坍塌、涌水等事故,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对隧道浅埋段围岩进行加固,但是目前对隧道浅埋段高压旋喷桩法地表加固机理尚不清楚,对浅埋段加固后的加固效果尚无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  论文依托交通运输部国家级的重点科技项目《长大隧道软弱浅
超分子化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连接多种化学成分,构筑新型的功能体系。第一代超分子主体冠醚从最简单的单冠醚到双冠醚、三冠醚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冠醚一直是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偶氮苯作为一种光致变色物质,在光诱导下不仅可以引起偶氮苯单元的顺-反异构,产生变色效果,而且还伴随着偶极矩和几何结构的改变。因此将这种具有光响应性能的偶氮苯单元与冠醚相结合可以赋予冠醚不同的识别和组装性能。本文设计合成了偶
氢能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发展价值极高的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电解水析氢是获得氢气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铂基贵金属催化剂作为电催化性能最好的电极材料,因其全球储量稀少、成本高昂的缺点很难用于工业化推广。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活性的催化剂仍然是一个挑战。过渡金属硫化物(尤其是MoS2)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优点,但纯MoS2的导电性差和活性位点少的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化产氢。本论文针对纯MoS2的缺点,通过
纤维素是一类绿色环保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可降解性,发展基于纤维素的衍生物不仅能够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利用,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传统化石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醋酸丙酸纤维素(CAP)和醋酸丁酸纤维素(CAB)是性能优越的纤维素混合酯衍生物,在涂料、塑料等领域广泛应用,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传统纤维素酯生产以硫酸为催化剂,存在三废量大、产品降解、后处理复杂、金属腐蚀等诸多问题;而且存在固液分
鸟苷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一直以来受到人们到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结构中具有丰富的氢键供体和受体也使其作为构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分子自组装领域。其中,基于鸟苷及其衍生物的G-quadruplex超分子凝胶是其被广泛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该类凝胶因往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刺激响应性等一系列的优良性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其易于析晶和过度依赖金属离子所导致的不稳定性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如何提高该类凝胶
Pim-1是具有高度保守特性的原癌基因,Pim-1激酶的功能作用与肿瘤的形成息息相关。Pim-1激酶在结构上不同于其它激酶,其在ATP结合口袋的铰链区域含有一个脯氨酸残基,使得它只能与ATP形成一个氢键,这一特点使得针对Pim-1激酶的ATP竞争性抑制剂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有20多种不同骨架的Pim-1激酶抑制剂被报道,其中3个小分子化合物进入临床阶段研究,但仍没有化合物成功进入市场,因此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的逐渐枯竭的现象,而且传统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因此,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及相关能源储存装置变得越加紧迫。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繁荣,进一步促生了对电能存储的巨大需求。基于双电层电容的超级电容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相较于传统的电容,超级电容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迅速、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