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持续性低温事件频发,本论文利用1980~2017年中国654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简称低温事件)进行分类,并对比研究各类低温事件中的大气低频特征及其差异。主要结果如下:低温事件分为全国类、东北类和东部类,其冬季温度均具10~30天(10~30 d)显著周期。在对流层低层,三类事件主要受西伯利亚高压低频异常(Low-frequency Anomaly of Siberian high,LASH)的影响。从强度看,在全国类低温事件中LASH最强,东北类事件中LASH最弱;从覆盖范围和位置看,在全国类低温事件中LASH最大,在东北类和东部类事件中LASH偏东。此外阿留申低压异常偏西也是影响东北类事件的主要低频系统。在对流层中层,全国类和东部类事件均有横槽转竖低频环流特征,全国类事件中东亚大槽向西南倾斜发展,而在东部类事件中东亚大槽表现为倒“Ω”异常,西侧横槽的纬向尺度更大,但平均位置更偏东;东北类事件主要受东北冷涡低频异常的影响。在对流层高层,三类事件中均有偏弱的温带急流和偏强的副热带急流低频特征,但急流位置差异明显。三类事件在500hPa高度场的上游先兆低频信号出现时间不同,全国类事件在-12天,东北类在-9天,东部类在-10天。对流层顶位涡异常的低频下传对低层气温产生影响。在全国类和东部类中,低频位涡正异常从平流层往对流层下传,且全国类还有天气尺度位涡正异常的下传;在对流层中上层,三类均呈现低频高位涡的特征,通过位涡反演,有利于其低层冷异常的维持。500hPa温度平流的尺度分解及其低频特征表明,三类事件中都有较强的低频温度冷平流,其中10~30 d低频流场对平均温度场的平流以及平均流场对10~30 d低频温度场的平流,在三类事件的10~30 d低频温度平流中均起重要作用,而在全国类中10~30 d低频流场对10~30 d低频温度的平流及30~90 d低频流场对30~90 d低频温度的平流,它们的10~30 d低频分量也有较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提供了部分抵消人为排放CO2的能力,有效的减缓了全球变暖的上升趋势。鉴于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核心作用,量化其固碳能力(即总初级生产力,GPP)至关重要。农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植类型及生长季节的复杂性使得农田GPP成为全球GPP估算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如何利用有限的观测数据减少全球农田GPP模拟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一个科学性难题。本研究
学位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我国水环境状况改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污染物排放压力持续增加,水环境治理仍面临较大挑战。在制定相应水环境治理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分析流域内水文水质的变化趋势,厘清影响水文水质变化的因素是制定有效治理措施的前提。本文从气候和土地利用共同变化角度出发,结合SSPs情景,以鄱阳湖水系中最大的赣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
学位
冰川湖泊,简称冰湖,是冰川运动形成或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天然湖泊。作为冰川运动的衍生物,冰湖的动态演化过程便是冰川与气候变化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加速了与其接触冰川的融化,在地表水循环和冰川灾害演化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冰湖的快速扩张已逐渐影响到高山冰川下游的居民生活,因此亟需掌握当前完整的冰湖清单及时空变化特征。由于之前没有对冰湖面积或体积开展过全球范围的精细评估,对这些冰湖中储存的水量和
学位
近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2.5,它会对大气环境造成重要影响,降低大气能见度,同时诱发各种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表明,PM2.5浓度随昼夜周期变化会造成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大气污染,但目前卫星反演的气溶胶产品大部分只适用于日间PM2.5浓度研究,不能有效反映夜间PM2.5污染的空间格局。本研究利用NPP/VIIRS提供的VNP46A1逐日夜
学位
土壤有机碳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实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快速估算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测量方法成本高且效率低,而土壤光谱技术能够高效快速获取土壤属性。其中成像光谱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土壤剖面的图像和光谱信息,实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快速测定和精细化剖面制图。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成像光谱技术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剖面制图,估算1 m深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进而
学位
高精度的土壤水分数据对于区域水文、生态、气候乃至整个陆面过程研究至关重要。由于目前常用的土壤水分空间数据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偏差较大和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在气候、水文和生态研究领域及对于数据更为精细化研究的需求。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中部多年冻土区(玉珠峰-格拉丹东)12个站点长期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和Sentinel-2光学数据,构建了适用于该区域的表层土壤水分
学位
火星尘暴与太阳活动能够影响火星大气成分运动和变化,并通过大气能量输送影响火星大气结构与气候变化。但由于观测数据有限,火星热层大气密度对尘暴和太阳活动的响应规律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 N,MAVEN)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ACC)数据估计的火星热层大气质量密度,以及中
学位
湖陆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积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模式中的下边界一般默认湖面积不变,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必然带来模式预报误差。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20年6月29日夏季夜间发生在鄱阳湖地区的一次先于湖西岸减弱(第一阶段)、后于湖上空增强(第二阶段)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湖面积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深入研究鄱阳湖对强
学位
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湖南-湖北)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的重要枢纽,不同天气环流下大气热力、动力条件及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对长江中游PM2.5重污染传输汇聚的影响及机理,是亟待深入研究的大气环境科学问题。本文基于2015-2020年环境-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大气动力学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全面认识了不同天气环流型下长江中游PM2.5重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作用,明确
学位
水位信息是研究水循环和水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参数,近实时、高精度地监测其变化可以提前预防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为水循环等研究提供观测数据。传统水位测量依靠水位站,测量成本高、范围小,且获取的水位结果是利用水位计测量的相对水位变化,易受地壳运动等影响。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NSS-IR)技术利用岸边架设的GNSS接收机所获取的信噪比(SNR)数据反演水位变化,为水位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