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温情——对迟子建温情创作变化的解读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一个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慢慢成长起来的一个女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始终秉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要带给读者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力量。我将她这种用温和的语调,雅致的文字所书写的以乡土为中心,抚慰人心,弘扬人性美,善,真的创作称为“温情创作”。本文试从迟子建对温情创作的追求入手,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考察其创作的变化和表现,读者对其文本的接受和评价过程,从而来探讨当时代的读者需要怎样的温情作品及迟子建温情创作的走向。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把登上文坛到九十年代中期,迟子建的温情创作定义为超世俗的乡土温情。因为这一时期迟子建创作的题材无一例外都来自于乡土,并且致力于书写乡民的人性之美和展现自然的和谐之美,可以说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外化,投射到家园空间中,从而建构了具有超世俗意义的理想之地,这种温情创作的原因是来自于迟子建章年的乐足经历和北国风光的濡染,迟子建有意的将女性特质的放大和激进因子的摒除,及她初涉现实后对故乡原始风景的退守。但这一时期的创作因为缺乏话题性和深度意义,而没有引起评论者的过多关注。   第二部分,把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迟子建的温情创作定义为渐融现实的乡土温情。面对社会巨变,芸芸众生追求的变化,文人地位边缘化,作家转型等现实,迟子建拨开了理想的面纱,开始书写她对时代的看法,于是,她的乡土温情开始涵盖城市,形象系列扩充,主题有了深入。她的创作也终于由沉默的幕后转向了台前,得到了大奖和很多评论家的肯定,不过,仍有质疑声的存在。   第三部分,关于迟子建创作的局限和期待。迟子建创作存在一系列的硬伤,包括她自身固有的唯美倾向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消解,她对城市文明和传统农村简单二元对立的看法,及她作品细节化繁琐化的叙述倾向等。但我们仍期待温情,期待迟子建的创作,对人内心情感真实关照的作品永远能获得读者的认同。   如何保持温情创作不变,而又能够把对人性的思考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这需要作者拿出全部的良知,爱和生存的勇气。迟子建在未来对世界的体验中还需很长的路走,如何成功实现这种转变,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钱杏邨是中国左翼文学早期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在其短短的6年文学批评时间里,钱杏邨进行了内容涉及面极广的文学批评,对当时文坛主要的作家都有极重要的批评文章。在文学批
学位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售蔬菜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农药的残留现状。方法于2007-05/10,从哈尔滨市10个主要农贸市场和5个超市采集的大辣椒、小辣椒、黄瓜、西红柿、豆角、菠菜、油菜
中国的历史小说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历史演义体小说到现代历史小说,到当下的新历史小说,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冯至历史小说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属于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端之作,而
结果补语是表示动作或者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在汉语里,结果补语的使用频率很高,其用法也很灵活。但是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却很少能熟练的运用它。这主要是因为在日语中很难找到和汉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元散曲作为元代典型的文学样式,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与诗词相比,在思想内容上突破了“平和中正”的传统,在艺术特色上具有滑稽佻达的特征。然而文学风格的形成都与当时的时代背
八十年代中后期诗歌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史诗性”追求,从“朦胧诗五人”中的江河、杨炼一直延续到第三代诗人中的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及海子。诗人们将目光转向中华民族悠远
学位
“情景论”是中国古代诗学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所谓“情”(心),指的是主观的情感,所谓“景”(物),指的是客观的自然景观和人生景观。在诗论家看来,诗歌的魅力就源自于“情”与“景”
学位
吴兴祚幕府是清朝初年著名的文人幕府,吴兴祚任两广总督期间,其幕府之中人才云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创作群体,影响范围颇广,取得了可观的文学成就。本文从“经济生活与文学创作
学位
《僰古通纪》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资料,无论是研究白族文化、历史或是整理云南地方文献资料,都必须以《僰古通纪》作为最佳切入点。关于《僰古通纪》的研究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