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纳米铁/H2O2的类芬顿法降解间甲酚和双酚A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酚类有机物不可避免地被大量排放到水环境中已成为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双酚A(BPA)等内分泌干扰物(EDC)作为新一代环境污染物,可能会干扰激素和稳态功能,从而对人体内分泌系统造成不利影响。高级氧化法广泛用于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其中芬顿法是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芬顿法pH适用范围窄(pH2-5)、产生铁泥量大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些年,采用非均相类芬顿技术替代Fe2+盐作为催化剂,因而受到关注。其中纳米铁特别是零价铁材料,由于其较高的反应活性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体污染修复领域。
  利用葡萄籽提取液合成绿色纳米铁颗粒(Fe-NPs),作为类芬顿体系的催化剂,分别降解水中的间甲酚和BPA。并对其反应前后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考察温度、pH、间甲酚或BPA初始浓度、Fe-NPs和H2O2加入量对降解的影响,并研究其动力学、热力学和反应机理。为进一步提高降解效率,制备了铁铈双金属纳米颗粒(Fe/Ce-NPs),并对其降解BPA进行研究。
  SEM显示,制备的Fe-NPs大小分布均匀,粒径约为50-100nm。反应前近球状的Fe-NPs较少粘连,反应后腐蚀聚集。FTIR和XRD图谱表明,Fe-NPs的结构可能是以Fe0为核心,铁(氢)氧化物包裹的核壳,颗粒表面覆盖的有机物可以起到分散和稳定的作用,使得Fe-NPs保持良好的反应活性。
  采用绿色Fe-NPs/H2O2的非均相类芬顿法降解间甲酚,溶液初始pH(6.51)、Fe-NPs加入量0.30g/L、10mL30wt%H2O2、反应温度308.15K、间甲酚初始浓度100mg/L、反应90min,间甲酚的降解率达到95.75%。伪一级(R12=0.9893-0.9954)和伪二级(R22=0.9264-0.9974)动力学模型均能有效拟合间甲酚的降解过程,表明绿色Fe-NPs/H2O2降解间甲酚包括快速的吸附和同时发生的氧化降解过程。降解活化能为108.26kJ/mol,是一个表面控制的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间甲酚的类芬顿降解是个自发过程,温度升高对吸附有利。标准熵变均为正值,溶液界面的自由度增加。
  采用绿色Fe-NPs/H2O2的非均相类芬顿法降解BPA,溶液初始pH(6.90)、Fe-NPs加入量0.30g/L、10mL30wt%H2O2、反应温度308.15K,BPA初始浓度25mg/L、反应150min,BPA的降解率达到96.39%。伪一级(R12=0.9959-0.9994)和伪二级(R22=0.9255-0.9959)动力学模型均能有效拟合BPA的降解过程,表明Fe-NPs/H2O2降解BPA包括快速的吸附和同时发生的氧化降解过程。降解的活化能为128.77kJ/mol,是一个表面控制的反应。热力学分析表明BPA的类芬顿降解是个自发过程,温度升高对吸附有利。标准熵变均为正值,溶液界面的自由度增加。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检测到BPA降解过程中的10种主要中间产物,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降解途径。
  采用Fe/Ce-NPs/H2O2的非均相类芬顿法降解BPA,利用稀土金属铈对Fe-NPs改性,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降解效率后铁铈摩尔比例选为6:1。溶液初始pH(6.90)、Fe/Ce-NPs加入量0.43g/L、10mL30wt%H2O2、反应温度308.15K,BPA初始浓度25mg/L、反应90min,BPA的降解率达到97.90%。与上个实验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60min,降解效率也有所提高。伪一级(R12=0.9906-0.9989)和伪二级(R12=0.9446-0.9937)动力学模型均能有效拟合BPA的降解过程,表明Fe/Ce-NPs/H2O2降解BPA包括快速的吸附和同时发生的氧化降解过程。降解的活化能为89.23kJ/mol,是一个表面控制的反应。活化能降低了39.54kJ/mol,反应更易发生。热力学分析表明Fe/Ce-NPs对BPA的降解是个自发过程,温度升高对吸附有利。标准焓变的计算值为182.20kJ/mol,是吸热反应。降解过程中熵增加,使溶液界面的自由度增加。
  本研究中制备的绿色Fe-NPs和Fe/Ce-NPs在pH为3.00~11.00较宽的范围内,间甲酚和BPA都保持80%以上去除效率,拓宽了类芬顿处理含酚废水中的pH范围。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呈现出多样化、高要求的特点,已有的项目交付模式满足不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BIM技术的出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促进了建设效率,但在已有的交付模式下,BIM技术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仅仅只限于项目的某些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BIM技术应有的价值。目前,国内外很多的学者与企业开始探索将先进的技术与集成创新的交付模式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问题。Inte
学位
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财产和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是通过增强结构基本性能的方式来抵抗地震的作用,但由于不能准确的预估地震灾害的强度和特点,这种被动抗震的方式不具备自我调节的性能,使得构件产生破坏导致结构震后不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采用消能减震措施可以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极大地减少构件的破坏,其中屈曲约束支撑
多级AO工艺是一种新型多点进水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结合高效澄清池、深床滤池等深度处理工艺可以保证最终出水的COD≤30 mg/L、TN≤10 mg/L、TP≤0.3 mg/L,NH_4+-N、SS等其余指标与一级A标准相同。但是污水生化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延迟性、非线性以及不确定性等使污水处理工艺的在线监测、模拟仿真及过程控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题旨在探究一种新型应用于前置厌氧型两级AO工艺
学位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可以导致许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水的消毒处理作为保证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可忽视。随着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电化学消毒法逐渐成为可选择的水消毒技术,并应用在一些小型水处理工程当中。管式电化学消毒反应器是电化学消毒反应常用的反应装置,其结构特性往往对电化学消毒反应的进行有重要影响。传统的管式电化学反应器往往因流场的湍流强度较低而存在传质性能较差的情况,如果在管式电化学
学位
纳米颗粒在水体、土壤或沉积物等环境中广泛存在,这些颗粒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并发生复杂的环境行为,可能发生凝聚和沉降,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和归趋,其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受凝聚行为控制。本文选用黑碳纳米颗粒(SNPs)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 O_2NPs)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环境迁移过程中的凝聚行为。采用动态光散射测定纳米颗粒粒径的动态变化,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这两种纳米颗粒在四种人造汗液标准(AATCC
学位
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活性炭制备成本,修复污染水体,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文以废菌渣为原料,通过浸渍改性制备硫酸铝与硝酸复合改性的废菌渣活性炭(mushroom residue activated carbon,MRAC)。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出MRAC最佳制备条件为:硫酸铝浸渍浓度1.2 mg/L、浸渍时间15 h、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1.
学位
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装置简单、运营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废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负载型催化剂具有活性组分负载量少、容易回收等优点,因此,将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材料上制备成非均相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有的载体存在成本较高、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成本低廉、效果优异、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新型载体具有重要意义。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且产量极大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主要成分为以
学位
在全球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影响下,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实现节能、控制污染和提高能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空气能因其方便获取且环境友好的优势在近年来得到极大的重视。太阳能具有洁净、可再生和方便利用的能力,而且它是免费的。空气源热泵被视为一种热能再生系统,近年来在“煤改电”的利好政策下被我国大力推广。但单一能源相对落后,多重能源的组合才是未来的发展之道。将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也越来越注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居民饮水安全健康问题就成为了新的焦点。苯酚及其降解中间体是微污染水源的常见有机污染物,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对饮用水安全的巨大危害而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高铁酸钾降解苯酚过程中各阶段情况及中间体生成量的变化,分析有毒中间体的生成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高铁酸钾对有毒中间体的抑制,得到最优处理条件。同时还考察了氧化及絮凝阶段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水环境的日渐关注,除传统污染物外,各种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例如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抗生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抗性基因的产生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危害。同其它水污染处理技术相比,光催化技术具有性质稳定,安全环保,便于运输储存,无选择性和降解效率高等优点,其中溴氧化铋基复合光催化剂因其适当的禁带宽度、可被可见光激发、制备工艺简单以及化学稳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