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径流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qin274385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径流污染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径流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其污染程度与污染特征存在差异,这些污染物会对受纳水体及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径流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因此,对公路径流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为公路周边水环境改善提供有效依据。 本文以京承高速北京至密云段为例,研究了京承高速附近密云水库的水环境现状,分析了CODcr、SS、TN、TP、氨氮、石油类等污染物质随降雨时间及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做了分析。计算了污染物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值,通过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比较,确定了不同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对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京承高速径流污染物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初期径流控制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京承高速径流污染控制措施。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密云水库水质总体达到国家二类水体的标准,符合国家饮用水源的标准。其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比较突出。密云水库的点源污染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非点源污染是密云水库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库周边的公路是重要的非点源污染之一。 (2)污染物浓度值总体上随径流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污染物的初始浓度随着离北京城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沿着五环-北七家桥-六环-宽沟方向,各污染物的初始污染物浓度逐渐减少。相邻两场降雨之间的晴天天数也对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有影响,相邻两场降雨之间的晴天天数越多,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也越高,其中SS与浊度的表现比较明显。TN及氨氮随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的变化均不明显,甚至出现后期污染物浓度大于前期的情况。路面径流中的石油类污染物随降雨历时及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3)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变化很大,SS及浊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好。 (4)京承高速路与沿途高架桥径流污染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京承高速路的TN、SS及石油类指标的平均浓度大于沿途高架桥,高架桥CODcr、TP及氨氮指标的浓度大于京承高速路。 (5)京承高速路CODcr、TN、TP、SS、NH4+及石油类指标的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值分别为84.68mg/l、2.61mg/l、0.39mg/l、238.23mg/l、4.15mg/l及0.75mg/l, 按各指标的超标倍数排序,其污染程度依次为:SS(22.8倍)>CODcr(4.6倍)>TP(2.9倍)>石油类(1.5倍)>NH4+(1.1倍)。 (6)京承高速CODcr、TN、TP、SS、Fe、Mn、NH4+及石油类指标的年污染负荷率分别为381.45kg/h㎡.a、10.84kg/h㎡.a、1.86kg/h㎡.a、1282.17kg/h㎡.a、0.14kg/h㎡.a、0.07kg/h㎡.a、3.11kg/h㎡.a及2.41kg/h㎡.a。京承高速CODcr、SS、TP、TN及氨氮的年污染负荷率几乎均高于国外的研究结果,但小于城市道路的数值。 (7)京承高速径流污染物总体符合弱冲刷效应,当高速公路的初期径流雨水控制量为12~13.2mm时,可以控制次降雨污染物量的60%以上。 (8)当初期控制量为16.2、23.4、34.2mm时分别可以控制次降雨污染物量的70%、80%、90%。
其他文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地震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总层数和总高度都作了严格限制。欲超过规范的限定,唯一的途径就是创造新的砌体结构体系。砌体墙—钢筋混凝
表层嵌贴法是纤维增强塑料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在混凝土加固领域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与外贴法相比,表层嵌贴法加固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材料用量少、强度高、耐腐蚀
学位
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作为一种新的地基处理的技术,其承载特性不同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关于其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特性已有初步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主要针对深长(桩长
复合桩基是由桩和承台底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它是从桩土共同作用出发,充分利用承台(筏板)底土反力的作用,按照大桩距(一般在5~6倍桩径以上)疏桩布置的摩擦群桩或者端承作用较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住宅建设发展,我国住宅小区功能日益配套完善,小区中作为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的单层地下室(全部或局部无上部建筑物)越来越多,这种地下室若抗浮设防水位选取不当
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柱等受压构件,研究表明该种结构的柱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柱而言,有着优良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但对钢管混凝土的受弯构件及组成的主体
学位
目前国内外针对配500MPa级细晶高强钢筋的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这给我国混凝土规范中关于高强钢筋方面的结构设计条款的制订及工程中高强钢筋的应用带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