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中国旅游客流的大规模区域性流动,给公共交通带来巨大的旅客运输压力,交通发展变化滞后于旅游需求的变化,依然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面对日益增长的区域旅游流量,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旅游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和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间旅游交通的便捷、舒适度,是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急需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性命题。
为此,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交通网络理论、区域经济学等跨学科理论的视角,建构了从公共交通中考察旅游交通职能效应的计量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中国旅游交通进行了区域分析,揭示了旅游交通配置的区域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配置的优化问题及相应对策。
全文总共分为五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以及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第2章是理论基础。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如成本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基于交通最优原则的中心地理论、以及交通网络相关理论对区域旅游交通配置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第3章是区域旅游交通配置的宏观分析。界定了旅游交通的内涵,建立了考量公共交通旅游职能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和相关理论,对中国旅游交通配置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考察了旅游及旅游交通发展的区域差异。
第4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交通的优化配置。在分析旅游交通发展现状、旅游目的地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旅游交通配置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旅游交通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5章是结论。总结了区域旅游交通配置研究的四点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