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墙”之外纸媒盈利模式新探索--以英国《卫报》会员制为例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冲击之下,传统盈利模式的衰落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的双双下滑,报纸媒体陷入经营困境久矣,业界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进行新型盈利模式的探索。目前为止,网络付费订阅制也就是“付费墙”成为不少媒体的选择,但是随着实践的进行,业界越来越意识到订阅制的适用范围有限,且当前也尚未发展成熟。而此时《卫报》实施会员制之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会员制在报业的出现为纸媒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后会员制愈发受到重视,许多媒体也陆陆续续地推出了会员制。事实上对于新闻业来说,会员制相比“付费墙”更具有颠覆性意义,传统报业盈利模式是订阅加广告,“付费墙”的设计思路其实有些沿袭了传统盈利模式的订阅思路,只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订阅渠道发生了改变。而会员制则是开辟了新收入,找到了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不再仅仅局限于内容,而是转向服务收费,运作思路越来越企业化,对于纸媒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盈利模式。虽然现代会员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风靡欧美,随后引入中国,在其他行业已经随处可见并且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对于新闻业来说,会员制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艰难摸索。
  本文将《卫报》的会员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深度访谈法来探讨“国内纸媒在实施会员制时应该如何操作”或者说“《卫报》会员制的实施能够给中国纸媒带来哪些启示”这个核心问题。为探讨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将从《卫报》实施会员制的原因、实施会员制的具体操作、实施之后的具体成果、对中国媒体探索新型盈利模式的借鉴价值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本文查阅了诸多权威性的相关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传统盈利模式的衰落并不只是局部而是全球性的,全球媒体都在探索新型盈利模式,大家不约而同地将希望寄于新闻用户付费,即期望增加读者收入来弥补广告和发行收入的急剧下滑。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全球新闻用户付费有所增加但是增长极为缓慢,发达国家纸媒付费现象较为普遍,在付费模式的选择中,订阅制成为主流,英国作为发达国家之一也并不例外,英国的绝大多数收费媒体都实施了订阅制。令人欣喜的是,除了订阅制之外,也有新的盈利模式进入新闻业——会员制,发展至今,会员制也已被诸多媒体实施,并逐渐受到更多媒体的重视。本文查阅了国外机构对于“会员制项目”的研究报告,发现已有将近20家国外媒体不设付费墙只实施会员制,《卫报》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查阅了《卫报》官网发布的诸多声明和新闻后发现,面临生存之危,《卫报》也不得不展开新闻付费计划,不过由于《卫报》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独立开放”的办报方针,而“付费墙”这种盈利模式与“开放”这一理念相悖,这就决定了《卫报》不可能实施“付费墙”,但是拒绝“付费墙”这种盈利模式就意味着相比同业少了一项收入,而《卫报》的经营困境也不容小觑,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在一番探索之下,《卫报》另辟蹊径选择会员制作为新闻用户付费计划的主体。
  《卫报》最初开展会员制计划还是在2014年,当时实施会员制的纸媒寥寥无几,在前无借鉴的情况下,《卫报》将会员制引入新闻业,它并没有照搬照抄其他行业,而是根据媒体行业和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创新。会员制的理论基础是关系营销,《卫报》通过内容与模式的双重创新可以与更多读者建立并维持关系、提高读者的忠诚度。模式的创新表现在产品免费增值服务的收费模式,产品免费可以吸引更多读者,与更多读者创建关系,增值服务可以深化读者关系。内容创新表现在特殊的客户价值设计,包括为会员提供知识型服务以及参加媒体相关活动的机会。知识型服务与《卫报》读者中高端属性相契合可以吸引读者;媒体相关活动包括提供会员接近媒体、接近新闻的活动与机会,首先让会员了解媒体行业与新闻生产过程,其次极力促进用户参与以期助力媒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非同业相比,突破了“商家获得复购率、顾客获得优惠价”的“价量之约”,与同业相比更强调用户参与。总而言之,《卫报》的知识型服务让会员觉得有用有趣,媒体相关活动的参与会让会员觉得有意义,《卫报》会员制让用户体验到有用有趣有意义,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与归属感。而这特殊客户价值设计背后的根据却极其的常规:尽可能满足受众需求、最大化利用媒体资源、结合会员制提升媒体的发展前景。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卫报》近十年的年报、查阅了对《卫报》领导的采访资料发现,《卫报》实施了创新的会员制之后带来了盈利方面的好转,包括经营方面亏损持续减少直至转亏为盈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进展。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照搬照抄,毕竟国外与国内的新闻体制、行业、读者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对几位国内媒体领导进行深度访谈之后,本文总结出国内媒体想要实施会员制将会面临的挑战如下:用户方面付费意识较低,媒体方面本身就是比较擅长生产端,近年来的改革依然在生产端发力,对于用户研究远远不够。不过《卫报》会员制的阶段性成功也为中国纸媒转型带来新希望:会员制也可以作为媒体的主体盈利模式之一。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也并不是无法克服。《卫报》带来的启示包括要加强用户研究、精准而又合适的客户价值设计,无论是广告收入、订阅收入还是会员收入,都要加深对用户的了解,构建清晰的用户画像才能更好把握用户,也只有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精准而又合适的客户价值设计,从而更进一步进行关系营销。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植根于各个民族历史之中的民族性也在不断发展,德国为当今世界格局下的欧洲大国,其民族性也在传承中发展。本文试从历史视阈看德国民族性,从纵向的角度分析德意志民族性的形成、发展脉络,并通过横向对比看其民族性的演变。德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虽然至10世纪末左右开始,但德国人、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却早已扬帆。德意志的民族性自日耳曼人的出现逐渐形成,并不断得以发展。基于物质、精神因素日耳曼人早在公
学位
蕾拉·斯利玛尼凭借小说《温柔之歌》获得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者的写作灵感不仅源自于她的成长环境,也受到记者职业经历的影响,因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学笔风和写作视角。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霍妮的神经症理论为框架,通过解读路易丝的行为和小说故事情节探究其精神世界坍塌的内部原因,并透过路易丝的多种焦虑冲突探究其心理扭曲的社会因素。论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宫泽贤治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诗人、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尤其是诗歌,数量据传多达一千多首,其诗歌中含有大量通感隐喻,因此他也被人怀疑是“共感觉症”患者。通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以往的研究也多是从修辞学角度阐述通感现象。本文对于通感的研究未采用传统的修辞学方法,而是借助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考察宫泽贤治诗歌中通感隐
学位
人们日常交际活动离不开人称的使用,第二人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第二人称表达不仅能反映会话双方的人际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言外之力,即发话人通过第二人称表达向听话人传递交际意图及情感态度。但日语第二人称表达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性层面考察其具体用法,忽视了交际发生的具体语境及发话人的交际需求对日语第二人称表达使用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电视连续剧台词中的日语第二人称表达为语料,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日语第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