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与离心-1897年-1931年英帝国发展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7年,英帝国如日中天,在声势上达到了最高峰;1921年,英帝国不但依靠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精诚团结、浴血奋战度过了战争的难关,而且在领土上达到极盛。然而,不过短短十年之后,《威斯敏斯特法案》的通过使自治领从帝国中分离出去,英帝国开始向英联邦过渡;帝国的其他部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离心,整个帝国体系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英帝国由盛至衰的问题。  本文前言概述了国内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大体看来,对于英帝国从巩固走向离心的原因,史学界有四种解释:一是认为这种转换是帝国内部法律关系演变的结果;二是认为英国实力的下降是导致离心倾向产生的根源;三是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结束鼎盛时期而走向衰落;四是认为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发展导致了英帝国的逐渐瓦解。本文认为,这四种观点皆不尽全面,故而试图从这30多年间英帝国发展中的巩固与离心这两股趋势着手,来探讨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一章论述了巩固帝国成为英国的帝国政策的新重点,以及当时出现的几股巩固帝国的思潮。布尔战争不但使英国耗费巨资,更使她心理上受到重创,因而英国人不得不对帝国的道德基础和所承担的责任加以反思。这时,英国所统治的帝国是一个没有政策上、法律上的连续性的庞然大物,她既给英国带来利益,又有成堆的问题急需解决,其中核心问题是将之建成一个有序的整合体。1906年上台的自由党政府正式确立了以巩固为重心的帝国政策。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英国的帝国政策:英国实力的下降及在国际上遭到挑战的局面;英帝国的统治传统也不容忽视;各殖民地的具体状况又要求英国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政策。除此之外,当时出现的四种帝国主义思潮也对巩固帝国政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它们分别是自由主义派、帝国改革派、文化相对主义和社会主义派。  第二章论述了多轨制帝国体系的建成和巩固,以及一战后帝国达到另一个顶峰并继续推行巩固帝国的政策。在白人自治地区,英国坚持传统的自治政策,维持了对新占领的南非地区的控制,扩大了澳、新、加等地区的自治权力。在印度,英国改进了传统的“仁慈专制”制度,平息了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广大附属殖民地区,英国在使其法律上同化于“直辖殖民地”的同时,又创立了“间接统治制度”,并推行经济发展政策。英国的巩固政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一战中,各地区从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各方面鼎力相助英国。战争的胜利又使得英国获得了大片原属德国殖民地的托管地,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峰。战后,英国继续推行巩固帝国的方针,具体政策则是战前作法的延续。  第三章则探讨了英国巩固自治领的政策与自治领分离这一现象的关系。英国自始至终把自治制度奉为经典,试图通过维持乃至扩大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力,来维系帝国的最高权威。其结果,自治领可以在自治的框架中充分考虑自身利益与自身目标,因而逐渐向完整的民族国家发展。一战前,英国试图从防御、贸易、组织上把英国与自治地区组成一个整合体,但却反而导致了自治权力的进一步扩展。一战虽暂时触发了自治领的忠诚,却最终导致自治领走向成熟,离主权国家地位仅一步之遥。1921年至1931年,自治领逐步取得完全国家地位,突破了自治框架。英国坚持的自治制度政策中所包含的妥协因素,导致了白人移民地区的自治权力一步步扩大,最终否定了自治制度本身。  第四章探讨了英国巩固对印度统治的政策与印度发生离心的关系。英国对印度实施的“仁慈专制”政策包含着两个基本立足点,一是坚持维护英国人的控制,二是兼顾发展印度的福利。因此,英国为印度带来的政治统一和发展印度文化、经济的措施创造了一个现代印度民族;而英国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又促使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于是,巩固这一体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既维持英国的统治,又必须考虑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要求。由于英国固守“仁慈专制”的理论,因而广受赞誉的莫利—明托改革并未跳出专制的框架,致使印度民族主义在一战前处于一种潜伏状态。一战的冲击使印度民族主义再次激发出来,英国虽鉴于战争形势而承认印度将来可以获得自治,但专制统治思想却根深蒂固,这使得战后初期英国对印度的政策具有相当大的矛盾性。由于英国连续推出几项触怒印度公众情绪的政策,致使印度民族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大众民族主义。至30年代初,英国对印政策一直停留在给与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许诺上,而印度人则一步步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双方的冲突仍在继续。  第五章探讨了英国对附属帝国的巩固政策与附属帝国潜在离心趋势之间的关系。由于附属殖民地本身千差万别,因而其离心的趋势也各不相同。在种族、文化单一的殖民地,英国实行的整齐划一、间接统治及经济发展政策,使这些地区在地域上、政治上和经济联系上趋于统一,为这些地区的民族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殖民统治带来了土著社会结构的变化,造就了一批当地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因难以进入统治阶层而萌生了民族主义情绪。其典型例子是西非。而在肯尼亚等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白人移民的多元社会中,英国则试图建立起以白人为主的国家,这导致了尖锐的种族对立,其结果是1931年英国承认有色人种的权力。这种妥协是对传统的白人至上观念的冲击。另外,作为殖民地中政治、社会成熟度较高的代表,锡兰于1931年率先获得半责任制政府,预示着附属帝国向民族国家发展的萌芽。与此同时,英国对附属帝国政策的理论基础,也从文化相对主义主义向多种族联邦的观念转换。凡此种种,都表明附属帝国同样存在着离心趋势。  本文在结论部分分析了这30年间英国帝国政策的矛盾性,认为通过这种政策而迅速拼凑起来的帝国体系,虽能在短时期内使帝国达到巩固的顶峰,却不可避免地以各种方式创造着殖民地民族和民族主义,从而使帝国体系成为殖民地离心倾向产生的根源,因此正是巩固促进了离心。
其他文献
丝织业赴近代南京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南京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点。但随着纺织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南京的丝织业却日渐衰落,逐步为周边
该文从抗战时期兵役政策的由来、制定、实施、影响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国民政府的战时政.实际上迄于抗战之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兵役制度,而片得不偿失帽在中国却是源远流长,
报道了一种采用相变致冷技术的激光反射镜新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正支望远镜式虚共焦非稳腔凸镜的内部,采用了螺旋状的冷却沟道,填充以用于保持反射镜温度恒定的固-液相
社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民国南京社会管理问题研究1927-1937》以南京城市社会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一个侧面探索南京城市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本文运用历史学、
以UG为计算机辅助加工工艺与加工工具,分析模具立体电极的结构和工艺特点,制定适合立体电极加工的工艺方案和加工刀路,并对刀路的优化方法、参数设置和产品精度控制进行详细
使用二极管列阵侧面抽运多程折迭结构的Nd∶YAG激光器兼有高功率输出和良好模式的优点,在2×15 W的抽运条件下得到了M2
封贡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在明朝与蒙古的关系上表现得格外丰富而生动.研究明蒙封贡关系,既有学术上的价值,对于今天也有着现实意义.该文在吸收国内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民国时期,蔡元培(1868-1940)是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是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先驱者。  蔡元培善于吸收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教育的精华,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