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工业发展在地域和空间上的主要约束条件.开发区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都在加快开发区的建设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涉及到土地利用效率问题。在我国,部分开发区的土地浪费情况严重,土地利用效益很难得到提升,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的现象十分显著,这严重影响土地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规范开发区土地相关政策,推动开发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确定和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的划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为城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一种合法、合理、可行的评价依据,希望借此对我国其他地区与城市的开发区提供有益的引导和借鉴,为检验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标准。 研究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动态,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对土地集约利用和开发区的内涵分别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与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的理论,并指出影响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第三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参考现有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区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套适合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设计了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的模型和方法.第四章实证研究,阐述南京市开发区的发展概况,进而选择南京市7个开发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已确定得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应用多目标决策法计算出南京市7个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参照《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2号)等相关规定定量的确定过度利用、集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四个评价等级标准,从而计算出南京市7个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第五章阐述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政策,同时指出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与社区合作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医学类院校重要的志愿活动之一.在实际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经制约了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借助微平台的快速性、时效性等
“三方协议”是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高校就业改革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似乎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阻碍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且
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未经处理或者处理未达标的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带来了一系
随着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长,我国也面临着环境的恶化和资源受限的压力.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
文章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美术学(师范)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性不强、课程设置“重技轻文”等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智能公交投币机设计切实解决了公交公司面临的钱币清点问题,其产品设计具有较好的交互体验,功能合理取舍,降低成本,纸币检测及堆叠方式独具一格.
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也逐渐变成了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方面.而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研究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在整
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高校基建会计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式,以及建筑物折旧上,要确保做好相关制度改革的同时,使基建会计能够与事业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个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小城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依据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预计到2024年,我国农村潜在劳动力的转移率将达到67.77%,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农业进步的政策法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够与利好政策相同步,是我国惠农政策彻底落实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