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作为人存在于世的基本载体,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初视角,也是我们的个体生命与宇宙万物相连接的重要媒介。在西方思想界开始了从意识哲学向身体哲学的转向以来,当代人文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都掀起了“身体转向”的高潮,“身体”成为后现代思想关注的焦点之一,聚焦了中西方学者共同的目光。然而,在当下的消费社会语境中,对身体美的过分关注和追求又使得身体面临着异化的现状。因此,对身体问题的思考极为重要,解析身体之美的真正意义也势在必行,这种研究将有益于我们在当下的消费社会语境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魏晋之际,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出现了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浪潮,这一时期魏晋士人的个体意识空前觉醒:他们不仅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他们的身体观念不再被名教的道德规范、功名节操所束缚,而将“自然之我”视为个体生命价值的核心要素,从此新的身体观念开始形成了。在这一时期,“身体”开始摆脱社会伦理、道德纲常的规训,逐渐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魏晋士人将身体视为身心合一的生命体,重新思考“身体”的意义,思考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其实,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思想也可以看作是魏晋士人的人生哲学,其实质是他们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体现出他们在个体生命意识觉醒后,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和探索,以及对个体与人生、社会、宇宙之间关系的反思。本文以身体为视角,立足于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思想研究,通过现代西方身体美学的相关理论与中国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源的对照与碰撞,试图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入手,去探究魏晋士人身体美学思想的真正内涵。本文坚持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上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身心合一的身体观进行了基本的考察,力图更全面、深入地去分析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思想,进而回归到现代生活中,使人能真正地观照生命,明白身体的本质,理解身体之美的内涵,以避免使身体沦为消费社会中物化的欲望和无知无觉的消费品。
其他文献
密码学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后,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其中流密码,也称为序列密码,作为密码体制结构中的一员,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伪随机序列在流密码中有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通过对目标区域的监测将收集到的信息提交给监测人员,由监测人员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处理。
目的:探讨分析休克指数、改良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年龄休克指数、r SIG休克指数、r SIG/A休克指数在急诊医学科对创伤患者28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方法:收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急诊医学科救治的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1)将创伤患者以28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患者休克指数、改良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年龄休克指数、r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了传感器、网络通信等许多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包括定位技术在内的一些关键技术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在物业管理领域引入精细化管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仅能够丰富精细化理论的内涵,还能够有效帮助物业公司降低成本、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我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吴宏彪教授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ORTCC模式,指出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离不
云计算的发展伴随着安全与隐私问题。传统云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云数据以及云用户安全与隐私问题上,对于云服务请求隐私保护这个问题较少涉及,它们的解决方案也不适合。现有较
历史建筑是沧桑历史的有效见证,原址原貌保留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历史建筑结构由于岁月侵蚀,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将其尽可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及时发现隐患、科学指导修缮十分必要。目前,历史建筑的检测方法以人工定期巡检为主,已开展的实时在线监测尚未涉及结构“筋骨”,且二者尚未有效结合,其安全状态评估技术亟待提高和完善。传统的人工巡检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评估,其结果往往较为粗略,需要结合在线监测提
随着侧扫声纳系统的不断发展,侧扫声纳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快速准确的对水下目标的识别是建立在图像信息提取基础上的。本文基于YellowFin侧扫声纳对特定目标的检测与识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数据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炸式增长。这些用户不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数据,还可以通过Facebook,WhatsApp,QQ,微信,Twitt
随着各类智能移动终端数量急剧增长,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呈现指数增长。面向未来移动通信各类应用场景需求,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大规模M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