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内圣学”初论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一书,旨在化人,化进达于上天而造福于天下之人。人之“心”,“学”以化“性”,依“礼”而“伪”,“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此乃其心性之路;为“人师”,作“大儒”,成“天子”,而后以身立法,以“礼”定“分”,使天下之人皆“载其事而各得其宜”,此乃其经世之方。人进达于上天而造福于天下,遂成为圣人。圣人之“知”“通于神明,参于天地”,圣人之“行”“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圣人之所以“知明而行无过”,是因为其与形上之“礼”合一。  《荀子》之“礼”具有多种意涵,包括形而上者与合形上形下者。一方面,形上之“礼”因其遍在性和规律性而成为万事万物存在、运动之根基;另一方面,其他意涵之“礼”在诸多方面与人类社会密切关联。故“礼”既是天地万物之形上根基,亦是个人行为和社会运转必须遵循的人类法则。修身成圣之途,人之“心”知“礼”、从“礼”进而与“礼”合一,人之“伪”循“礼”、积“礼”进而从容中“礼”。《荀子》之“心”具有双重性质:自然性和超越性。一方面,“心”属于“性”,乃自然材质、天然属性,本不以善恶言,但顺任其自然发用而不规之以“道”则为恶;另一方面,“心”可以通过“虚壹而静”之工夫,知“道”、从“道”并与“道”合一,超越为“出令而无所受令”的“道之工宰”。“性”乃“本始材朴”,需要“伪”——为于“礼义”,方可趋于“正理平治”。“礼”并非生自人的先天之“性”,需由人后天学习。“学”于“礼”以化“性”,“并一而不二”,终成圣人。  人皆有成为圣人的潜能,但这一潜能难以成为现实。虽力有所不逮,但“志当存高远”。圣人境界,是生命之本真自我的体验;形上之“礼”,人身不可须臾离之。矢志成圣而不移,目的在于以“礼”引导、规制人之行为,使士君子行进于成圣之途,尽善尽美。
其他文献
基于半变异函数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秋季玉米田土壤铅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空间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春、秋季土壤铅元素超背景值样点比率
为研究电子烟烟液接触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及材质,利用硝酸/盐酸体系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并采用全扫描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对15
创伤性体验是作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体验。张爱玲早年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及其艺术风貌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分析张爱玲早年的创
期刊
戴震是宋以后少有的训诂与义理二者兼得的学者,他以训诂起家,名动京师,后期(主要是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四十二年)学术思想为之一转,把矛头直指清朝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僵化的程朱
游记是文人记写游踪,描摹景观和抒发情感的重要文体。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繁荣发展,在文体、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审美风格等多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本文主要论析宋代山水
刘劭《人物志》是魏晋时期以人才研究为主的专著,此书共三卷一十二篇,在人才的分类、识别和应用上进行了详细论述。他结合魏晋时期的一些特点,把个体的外在表现与内在特质结
金元时期,异族入侵,王朝鼎革,人们物质生活受到了巨大摧残,精神世界也遭受了极大创伤。期间,全真道教为世人提供了思想指引,在担负心理理疗、帮助世人摆脱现实生活苦难中发挥了重要
1987年,深圳市率先出让了第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标志着我国合法的房地产市场诞生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