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印记与苍凉的歌吟--创伤性体验与张学玲的小说创作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体验是作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体验。张爱玲早年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对其小说创作及其艺术风貌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分析张爱玲早年的创伤性经验与其苍凉的艺术世界之间的种种联系。   张爱玲早年的成长体验带有明显的创伤性质。家族的没落、父母亲情的缺失和早年家庭生活的动荡造成了她孤独内倾的性格,并给她带来深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最后在港战中被极大地强化,让她真切地窥见了人性的阴暗自私、生命的脆弱渺小以及人生的飘忽无常。这种深深烙印于记忆之中的对于生命的悲剧体验,对她的小说创作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创伤性体验首先促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主题意蕴。她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以她所熟悉并浸淫于其间,让她感到难堪痛苦的日常琐碎生活为背景,为我们构置了一幅幅乱世生存的苍凉图景:没落家庭中的众生百态,人性的自私与孤独,婚姻和爱情的可疑面目,命运的飘忽无常等等。   独特的人生“领悟”又促成了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的艺术风貌。早年家庭情感生活的冷漠以及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无谓的争斗给张爱玲心灵带来无尽的伤痛,造成了她对于人性的否定性感受。再加上对于人生虚无的悲剧性体验,张爱玲的作品中便总是呈现出那些孤独、脆弱的人物形象和如同“泥沼”一般的破败而无谓的人生。甚至于在艺术表现上,她也自觉摈弃了“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而采用了“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参差的对照”,可以说正是“苍凉”的特征在其小说艺术手法上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信息化与认识论的关系密切。信息本身就是认识论的最新研究对象,对信息本质的科学解答,也正是信息时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课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一
对棉属A ,D ,G 3个染色体组合成的四元杂种 [(亚×比 )× (陆×夏 ) ]F1的植物形态性状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杂种F1变化最大的是花器 ,遗传
近年来,安徽青园集团通过为公司的购机用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使用户减少了投入成本,收入不断增加,大大激发了周边地区农民购机的热情,购机户不再将青园集团当成单纯意义上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人最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实践史。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则是由人的理性所指导。理性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
从捕食线虫的真菌中筛选到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的 8种重寄生真菌 ,即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少孢节丛孢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弯孢节丛孢 (A.m
高居翰[James Cahill]是美国汉学家,中国艺术史学家。1982年,高居翰的《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一书获得美国大学艺术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之莫雷奖。
期刊
本文以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情趣”在古典文论中的历史面貌、分析了“情趣”在近代美育发微之际的时代特点,然后提取出朱光潜的“情趣”,深入具体
基于半变异函数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秋季玉米田土壤铅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的空间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春、秋季土壤铅元素超背景值样点比率
为研究电子烟烟液接触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及材质,利用硝酸/盐酸体系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并采用全扫描定性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