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体对红霉素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在细胞外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生物,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支原体科、脲原体属中主要微生物之一,是一类缺乏细胞壁、需甾醇并可分解尿素的兼性厌氧微生物,可分为2个群(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共14个血清型。Uu常可在男性和女性泌尿生殖道中检出,既往研究表明,其与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μlent cervicitis,MPC)、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不孕不育等多种泌尿生殖道疾病高度相关。由于无细胞壁结构,Uu对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天然耐药,而对干扰蛋白质合成及DNA复制的药物敏感。Uu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完全不敏感,对多粘菌素、利福平、磺胺类药物普遍耐药,对支原体最有抑制活性的抗菌药物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治疗Uu感染一线药物之一,在妊娠和儿童感染中,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治疗Uu感染唯一推荐使用的药物。近来国内外研究表明,Uu对上述三类抗菌药物的已有较高耐药,尤以大环内酯类耐药形势严峻。目前,Uu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已基本明确,并已发展出相应的检测方法,而Uu对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的耐药机制国内外至今仍未有深入的研究。 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细菌中,其耐药机制主要有大环内酯类作用靶位点改变、药物主动外排、抗菌素灭活酶的产生三种,23sRNA V区2063、2064位点突变是引起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丰要机制,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天然耐药,主要为23SrRNA 2611位天然突变,其他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机制还有23SrRNA的2586、2576、和2056位点的突变,可能存在药物外排系统。 本研究通过PCR测序方法检测Uu红霉素耐药菌株23SrRNA的V区上热点突变,并应用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甲基化酶、多种外排泵等可能的耐药基因,首次应用分子牛物学方法探索Uu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并对Uu菌株进行分群研究,探讨Uu两群之间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之间差异,以发现耐药机制的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临床耐药菌株耐药机制监测方法,对指导临床用药、监测及控制耐药形势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方法: 1.收集临床菌株73株及1~14型血清型Uu标准菌株,进行培养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各菌株行红霉素标准药物的体外药敏实验,分成临床耐药菌株、临床敏感菌株、标准菌株组。按CLSI及参考相关文献,制定本研究中红霉素≥8μg/ml为耐药菌株。 3.对各菌株行PCR分群,分成Parvo和T960两个生物群,结合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把两群临床耐药菌株再各自分为高、中、低浓度耐药三组,在两群临床敏感菌株中各自随机抽取5株作为临床敏感株对照组,标准菌株组同样进行PCR分群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作为标准对照。 4.对三组菌株进行Uu红霉素耐药23SrRNA V区热点突变的检测:设计Uu23SrRNAV区热点突变区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扩增热点突变区片段并进行全自动测序获得热点突变区序列,与相应标准菌株序列对比,发现可能存在的热点突变位点。 5.对三组菌株进行Uu红霉素耐药的常见erm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应用ermA、ermB、ermC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检测Uu临床耐药组、临床敏感组及标准菌株组是否存在相应甲基化酶耐药基因。 6、对三组菌株进行Uu红霉素耐药的常见外排泵(mefA/E、msrA/B、mreA)的检测:应用mefA/E、msrA/B、mreA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检测Uu临床耐药组、临床敏感组及标准菌株组是否存在相应甲基化酶耐药基因。 7.综合分析耐药基因的检出及其与生物群别、耐药浓度等关系,明确Uu可能的耐药机制及耐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1.73株临床菌株经培养鉴定及分子牛物学鉴定均符合Uu特征,经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PCR分群,得耐药菌株35株(47.95%),其中Parvo生物群17株,T960生物群18株。 2.临床耐药菌株组发现含ermB耐药基因(占54.29%)及msrA/B耐药基因(25.71%),以ermB耐药基因为主(p=0.0273);同时含有ermB和msrA/B耐药基因2株(占5.71%),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ermA、ermC、mefA/E、mreA等其他可转移耐药基因,总耐药基因发现率74.29%。临床敏感菌株组及标准菌株组均未发现23SrRNA的V区点突变及可转移耐药基因的阳性扩增。 3.临床耐药菌株组Parvo生物群同时发现ermB及msrA/B两种耐药基因,两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1.0);T960生物群发现的耐药基因只有ermB,未发现msrA/B耐药基因,两者发现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msrA/B耐药基因在Parvo生物群及T960生物群两个生物群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 4.ermB基因和msrA/B基因临床耐药组菌株高中低各浓度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分群后两种耐药基因在各耐药浓度上的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含有ermB和msrA/B耐药基因位于Parvo生物群中度耐药浓度组。 5.结合分群和耐药浓度,msrA/B在中度耐药浓度组两群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256),在高度及低度耐药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mB在各耐药浓度组两群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Uu对红霉素的丰要耐药机制有甲基化酶机制(以ermB为主)和外排泵机制(以msrA/B为主),未发现23SrRNA的v区常见热点突变及ermA、ermC、mefA/E、mreA耐药基因。 2.Parvo生物群存在ermB和msrA/B两种耐药机制,而T960牛物群以ermB耐药机制为主,未发现msrA/B。msrA/B可能倾向于发生在Parvo牛物群菌株中。 3.ermB和msrA/B耐药基因可同时存在于同一耐药菌株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胸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心胸外科患者,所有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分析患者住院知
本文就目前神经内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预防纠纷的频繁发生阐述了笔者在日常医院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策,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该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并分别记录
目的 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中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例,将缓则平均氛围两个组,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从我院选取120例心胸外科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将120例心胸外科患者分取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入住我院手术室的100例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的100名患者按照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辩证思维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中 ,也贯穿于新闻编辑工作中 ,它使研究更加深刻、全面、新鲜、活跃。本文以“现代与传统”、“静态与动态”、“独力与合力”、“热点与冷点”、“学理与情感”、“后顾与前瞻”、“宏观与微观”、“正面与负面”等8对矛盾为例 ,进行了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心绞痛患者共80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要想节目编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节骨眼在哪 ?也许当我们在节目编排和节目的关系上取得了共识后 ,再展开对节目编排的研究 ,问题及结论都会清晰得多。一节目编排的两个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