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冠层水碳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大气界面是森林生态系统与环境进行CO2和水汽交换的主要场所,这一界面交换的水、碳通量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冠层水碳通量的研究能够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水汽和CO2都是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交换,同受冠层气孔导度的制约,因此水碳耦合可以以冠层气孔导度作为主要节点。本文以北京山区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2012年,对林分的环境因子、树干液流、侧柏叶片碳同化速率以及冠层不同高度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研究,从树干液流与冠层叶片稳定碳同位素耦合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探讨了侧柏林分冠层尺度水碳耦合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侧柏、油松、刺槐和栓皮栎的树干液流速率均呈典型的单峰变化趋势,太阳辐射的相关性都最高,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和VDP与树干液流速率为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树干液流速率为负相关。根据尺度扩展获得各典型林分总蒸腾量分别为:侧柏428.71mm、油松329.30mm、栓皮栎311.82mm、刺槐263.05mm。(2)北京山区四种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幅度在3.432~4.653mmolCO2·mol-1H2O之间,其中油松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栓皮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阳生叶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阴生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冠层高度的增高有上升的趋势。侧柏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相似。(3)侧柏叶片的碳同化日变化规律基本呈现单峰型,阳生叶的碳同化速率略高于遮阴叶,上层叶片的碳同化速率高于下层叶片。气孔导度随着冠层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叶片胞间CO2浓度随冠层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同一冠层阳生叶的气孔导度大于阴生叶,阳生叶的胞间CO2浓度小于阴生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碳同化速率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VDP、温度和空气湿度都呈显著相关,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碳同化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4)建立了侧柏林分植被——大气界面水碳通量耦合模型,该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侧柏、油松、刺槐和栓皮栎四个树种的冠层蒸腾和冠层气孔导度与太阳辐射和VDP两个环境因子都达到了0.0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侧柏林分冠层平均碳同化速率在1.168~16.797μmol·m-2·s-1之间,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碳同化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气温均呈多项式相关,相关性显著。冠层平均碳同化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但当光合有效辐射持续增强至500μmol·m-2·s-1左右时,碳同化速率不再增大。当VDP<1.2时,侧柏冠层平均碳同化速率随VDP的增大而增大,当VDP>1.2时,碳同化速率随着VDP的增大反而减小。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法律的视角来论析托马斯·哈代的著名悲剧小说《德波家的苔丝》。文章重点探究造成小说主人翁苔丝悲剧一生的原因,认为除了公认的苔丝个人性格缺陷、维多利亚时期双重
班轮运输是一种兼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种双重性质于一身的海上运输方式。它的确定性体现在班轮公司对外公布的船期表一般是确定的,不可随意更改的,船期的稳定体现了班轮公司的
本文综述了船舶载水问题的由来、国际产法的进程、船舶压载水处理的方法及优缺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压载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UNDP/GEF/IMO全球压载水管理项
公证书做为一种证据 ,经常出现在人民法院的诉讼过程中。公证书的特殊诉讼证据作用源于其基本属性 ,在诉讼中能较好地发挥法律约束力 ,与审判过程具有密切联系。重视和发挥好
本文以项目译者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展开对《中国建筑文化》英译汉的实践型研究。本文从字词、句法和篇章层面展开,关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
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为信访提供法律服务的作用,建立法律援助与信访联动机制,妥善解决涉法信访案件。从法律援助入手,把信访案件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司法监督
电视专题片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是影象、解说词及其它辅助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影象是电视专题片的躯体,解说词则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要想写好专题
简·奥斯汀(1775-1817)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杰出的英国女作家。她在文学史上向来被归入现实主义作家,而她生活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时期,她不可避免会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10月26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联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现代化学会、商务印书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等5家单位,
本文以S镇内十四个自然堡内的胡仙信仰实践主体“大仙”为研究对象,透过对十六位“大仙”的“顶仙”历程的调查,试图对“存封”的乡土信仰的复兴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而探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