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信托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相较于以往“一个捐一个收”不同的新慈善模式也就不断的衍生出来,慈善信托就是“慈善”与“信托”结合起来的新模式。慈善信托作为慈善的一种形式,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信托因其独特的财产独立性、捐赠财产良好的保值增值性以及管理成本低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在慈善事业中得到应用,对慈善信托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慈善信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法律中第一次出现“慈善信托”一词是在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中,之前一直使用“公益信托”一词来表示以公益性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计划。慈善信托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慈善为目的,其受益人是不特定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民政部门和银监部门对慈善信托进行监管,就要对慈善信托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慈善信托进行监管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受托人的行为,防止受托人滥用权利。我国《信托法》、《慈善法》以及《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分别对监管问题作了规定,后两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慈善信托制度。民政部门与银监部门共同监管慈善信托,依照现有法律规定对慈善信托进行监管,监察人对委托人负责,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委托人,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危害慈善信托健康发展的情形发生。监管主体各自发挥监管作用。然而,在慈善信托监管实践中仍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监管主体对慈善信托的监管缺乏协同配合,对受托人任职资格的设定过于宽松,对受托人运营行为的监管不到位如信托公司投资范围的限制比较宽松、信息公开不规范导致监管不力,慈善信托变更与终止的监管规定薄弱导致受托人变更存在变更不能情形、清算报告的认可存在监管漏洞以及近似原则适用存在监管缺失。国外慈善信托监管实施到位的国家以英美日韩四国为代表,分别在监管机关的设置、慈善信托的登记方式、受托人的任职资格、对受托人运营行为的监管和慈善信托变更与终止的监管上做了详细的规定,监管措施十分完善,值得学习和参考。加强我国慈善信托的监管,需要完善我国慈善信托相关法律规定,监管主体实施有效监管,共同促进慈善信托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监管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严格设定受托人的任职资格,适当限制信托公司投资范围,规范信息公开行为,强化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的监管,赋予民政部门变更受托人的权利,加强清算报告认可监管,适当扩大近似原则适用范围等。
其他文献
扶贫、脱贫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作为金融扶贫中的重要部分,微型金融机构扶贫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金融机构高风险、追求盈利的特性与扶贫的普惠性、追求社会效益的矛盾,致使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出现了“脱农脱小”、目标偏移、效率低下、不可持续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作为其重要保障的与微型金融机构扶贫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微型金融机构在扶贫的过程中获得的效益较低,由此降低了微型金融机构扶贫的积极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正处在快速成长、心理素质正是快速发育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新生事物的最佳的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体
取向电工钢是国家鼓励加快发展的电磁合金材料.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取向电工钢生产工艺技术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工艺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成本低的取向电工钢生产技术方案,并
在公立医院全面改革背景下,对其运营及管理一切相关的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已无法满足公立医院改革及发展需要,逐渐显露出了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改进
你有想过每天只要工作一点点时间却能让你的Boss、你的老婆、你的朋友都仍然对你印象深刻吗?换句话说,你有想过少劳多得不?如果你想花最少的努力来获得更大的成就,那就把“多劳多
本文以“治未病”意识为理论依据,提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树立“治未病”的理念,使学生在学习中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很难参透的艺术,也是一门爱的艺术。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呢?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爱心,是否对学生付出了真情。  关键词:师生感情;班级管理;良好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80-02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很难参透的艺术,也是一门爱的艺术。如何把班级管理好,是每个班主任都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从我当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集团业已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适应资本的全球性流动这一趋势,增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通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比经营者具有明显的信息劣势,这是消费者合法权益屡遭损害的根源之一,也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知情权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所在。"信息偏在"或"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