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论体文发展史论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54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晋论体散文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西汉至魏晋历代论体文的创作,力图揭示出这一时期论体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创作的演变、发展规律,阐述其巨大的成就。文章包括绪论及西汉、东汉、魏晋论体文创作之研究。  绪论对论体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论体文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所谓论体文是指以“论”作为标题、以明辨事理为主要内容的议论性散文,它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中,是古代散文的一种重要文体。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使用大量的“论”字,它是孕育论体文的土壤。庄子、荀子等作家以“论”题篇的文章出现,标志着论体文的成熟。“论生于易”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它的提出只是出于儒家的宗经观念,论体文的源头应该是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章主要论述西汉的论体文创作。西汉论体文是西汉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单篇的论体文,如贾谊的《过秦论》;一类是专题论著中的论体文,如桓宽的《盐铁论》。西汉论体文的内容已非常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借秦为谕的史论文;二是总结学术的文论;三是表现文人参政议政的政论文;四是表达“士不遇”的讽论。西汉论体文以其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为以后论体散文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第二章论述东汉的论体文创作。东汉的论体文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后汉书·文苑列传》详细列出了二十七位作家的作品体裁和篇数,其中大多数作家都创作有论体文,并以擅长著“论”见称。东汉论体文的繁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体文的地位明显提高,作家队伍和作品数量都远超过前代;二是论体文的题材非常丰富,有讥讽世俗的讽论,有指切时要的政论,也有探究经学的文论。东汉论体文以其独特的成就在西汉论体文和魏晋论体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第三章论述三国的论体文创作。三国时期的学术思想经历了从崇法术到尚玄风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的影响了三国的论体文创作。三国论体文创作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产生了大量的论政和论刑的作品,其主题基本不出修身和治国这两方面。后期玄风大盛,因而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谈玄论道的内容。玄理论和名理论成为这时作家竞相展现才华的天地。正是这些玄学家的努力,中国古代的论理文章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并且其成就也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很高的水平。  第四章论述两晋论体文的创作。对两晋论体文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玄学思想,其影响主要有三:一是对作家人生观、世界观影响;二是对论体文的主题之影响;三是对论体文的风格之影响。两晋论体文的内容更为广泛,其最具特色的,一是倡导玄风的玄理论,有论玄的,以“三玄”为主要内容;有论理的,亦即名理论,以“三理”为主要内容。二是讥时救弊的讽论,有揭露弊政之危害,也有寻求救弊之措施。三是探讨国策政体的政论,包括子书中的政论和单篇的政论,其中有的论述治国之策,有的论述治国体制。  第五章论述魏晋清谈与论体文创作之关系。魏晋时期的论体文创作是论体文创作的一个高潮。一是魏晋作家对论体文的文体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对论体文的巨大贡献。二是论体文的题材大为扩展,魏晋作家对论体文的题材作了极大的开拓。三是魏晋作家的论辩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已从对前代优秀作品的模仿中走出来,开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论辩艺术新天地。魏晋的谈论和文论关系密切,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出现繁荣的局面。其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品评促进了人物论创作的繁荣,二是才性之辩促进了探讨哲理的名理论创作,三是名教、自然之辩推动了探讨人生的生命论创作。  结语简略地描述了汉晋论体理论的发展过程,概述了汉晋论体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为研究对象,借助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文化批评理论,拟从三方面讨论《欲望都市》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和消费主义。本文认为《欲望都市》展示了美
随着近年来国外高品质及经典图画书的引进出版以及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与图画书阅读在国内的推广,图画书研究己日益成为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基于此课题的前沿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湖南宁乡方言代词的情况。  笔者将在实地调查获取大量足够典型的语料的基础上,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参考相关方言学论著、历史文献,对宁乡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
《白虎通》是先秦至汉代声训的集大成者,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声训反映的是同源词互训的情况。汉语同源词具有“音近义通”的条件,同源词互训必然产生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具有
宇文所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汉学界涌现出的新一代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老派汉学家立足中国文学特定语境的严谨风范,更致力于运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透视中国文学传统的新路
本文以“文学中的城市”为方法,探讨1950至1970年代这段社会主义时期文学中的城市叙述问题,并借此展开对“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文化危机及现代性困境的探索。  在1950年代的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崛起不仅使艺术领域受到了有力的冲击,也为人类带来感觉的退化和情感的孤独与疏远,人们对情感的需求变得越发迫切。在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
二十世纪初期,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激发了中国文学的活力,使其成为新文学。这些译作最初作为中国文学变革的触媒,具有典范性意义。然而,在后来现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中,因为绝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