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5年底,我国实有企业法人接近两千万户,中小民营企业占比达95%左右。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了我国80%以上的就业,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拥有数比例也高达50%[1]。我国政府自从“十二五”时期以来,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国务院每年都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工商总局在积极支持开展小微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同时,抓紧建设中小民营企业名录系统,以便更好的服务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但与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无法深入参与资本市场,少数企业能够跻身进入也无法摆脱融资难的难题,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只能靠留存收益和高成本负债来加大投入。即使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通过债权方式在债券市场取得融资也较为困难。这一现象与经典的Pecking Order理论相悖,表明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存在融资异象、融资艰难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去产能、去库存、优化升级的转型时期,把握时机调动中小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优势;将资源导向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缓解转型升级压力。那么如何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如何将资源引导向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是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侧重于通过研究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顺序及其融资异象的成因,探究缓解融资困境的解决对策,以期打通融资渠道,引入资金支持,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现状。国内学者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是借鉴西方的成果,以西方主流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为工具,对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决策顺序进行的分析,但尚未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企业融资方式理论体系,因此本文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文章基于Pecking Order理论和Ordered Probit模型,选取24家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作为样本,以该样本2012-2015年实际发生的融资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实际融资顺序。通过简单的统计性描述分析得出,企业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优先、债权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排在最后的结论,这与Pecking Order理论一致。然而,在对样本企业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时,却得出不同结论,即内源融资优先、股权融资其次、债权融资排在最后。鉴于经典的Myers的Ordered Probit模型,更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文章总结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顺序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这一现状与传统的Pecking Order理论描述的企业最优融资顺序有出入,存在融资异象问题。 文章从外部融资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探究了企业融资异象的成因。总结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异象的成因主要包括:①直接融资门槛高,②金融体系不完善,③股权融资成本异像,④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⑤融资工具选择不当五个方面。通过对成都xx商贸有限企业融资项目的案例分析,得出欠缺金融知识、无法选择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融资工具,是导致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顺序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通过借鉴日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异象问题的建议。我国应考虑从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创新金融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及正确选择融资方式六个方面,努力缓解中小民营企业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