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时通讯工具是一类可以实时通信的在线通讯工具。近些年来,很多教育学者都对这一类工具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包括微信、QQ、微助教、Skype、WhatsApp、LINE等。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很多学校因疫情原因不能按原计划开学。面对这种局面,教育部倡导“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实行在线教学,极大的保障了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线教学虽解决了学生受教育的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教师和学生实时互动的问题,而微信、QQ等即时通讯社交工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时通讯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虽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表明即时通讯工具对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尚无明确结论。因此,为了从整体上对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研究设计,采用元分析、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从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与使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的整体影响。并提取影响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的7个潜在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确定对大学生认知学习结果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变量。其次,对8个数据库进行系统化检索。采用快速文本分类算法(fastText)对纳入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的文献进行分类,并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整体上对大学生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对元分析和文献研究综述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继续探讨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在“问卷星”平台上设计相关维度的问题,整理成问卷。选择我国中部某省某市一所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SPSS 22.0软件中对收回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分析结果,对提高大学生基于即时通讯工具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认知学习具有更好的提升作用。研究设计和教师等效性两个调节变量在异质性检验结果中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设计越严格,研究效应值越高;相同教师教学比不同教师教学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更好。文献研究综述发现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情感发展和技能培养两方面整体上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情感方面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技能。但也存在消极影响和无差异影响。少数研究表明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情感参与度没有提升作用,对知识表现形式和师生互动不是特别满意,学习动机会随着教学时间的加长而降低,大学生对不良信息无所谓的态度,丢失了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问卷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其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发展。学生愿意在即时通讯工具上分享资源、经验,帮助自己丰富专业知识,加宽知识领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本研究根据元分析、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未来采用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多样化设计学习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学生进行学习互动,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避免大学生沉溺于即时通讯工具,分散学习注意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范围内渐渐兴起了一股“汉语热”。对外汉语言教学,一方面通过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传统线下汉语教学机构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也需要汉语学习工具和平台的支持。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学习工具和平台是针对国人的,鲜有结合中国文化针对外国人进行口语训练和汉语跟读评分的学习平台。因此,针对传统线下汉语教学的不足与外国学习者缺乏口语训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存语音特征参数评分的局限性,设计
进入21世纪,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知识结构也随时代所需在不断改变。从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很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PCK(学科教学知识)也被业界认为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将技术融入到课堂中缺少相关研究理论的支撑。2005年,美国学者马修·科勒和庞亚·米什拉在PCK(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首次加入技术知识,提出了教师TPACK的理
案例学习是法学实践课堂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法律教学中,课内的案例学习素材依赖于教师人工筛选后推荐给学生,案例数量有限且过于消耗教师的精力;课后的案例素材需要学生自行检索,面对指数级递增的法律文书,学生易产生信息迷航和信息厌倦等问题,难以做到快速而又精准地筛选。此外,现存的传统学习平台难以满足垂直类专业领域中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如何让学习平台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地辅助法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本文研
教师提问是教师推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内容逻辑性、抽象性的影响,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突出。因此,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改善的策略,是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立足上述考虑,以宜春市为主要调研对象,试图探讨宜春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师
交通网络是近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网络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在交通网络中,车辆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交通工具,车辆道路行驶状态与城市拥堵密切相关。船舶作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行驶时长影响贸易往来,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值得对其展开研究,本文将分别从船舶交通和车辆交通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在船舶交通方向,本文研究的内容为船运到达时间ETA(Estimate Time of Arriva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水平都迅速发展,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思路和教育方法,使初中数学教学科学有效合理地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平面几何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几何直觉的必要学习内容。圆和三角形是几何图形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图形,也是学生最初接受的最为常见的两种几何图形。因此笔者选取初中数学圆和相似综合应用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拥有最大碳储存潜力的碳库,因此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气候变化等研究中广受关注。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作为土壤重要属性,是评估土壤肥力与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农事生产、气候变化、土地退化防治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各个方面。明确S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储量是研究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将SOC的变化纳入环境过程建模的基础,本文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区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图像信息的相关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一张普通的图像中可能蕴含着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些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需要对数字图像进行加密处理。Arnold变换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图像加密方式,因其变换方式简单,置乱效果显著而被广泛运用于图像加密中。但是Arnold变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密文图像与明文图像的直方图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重要能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实现高中物理新授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达成。因此,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物理新授课与信息技术有效、深度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持续投入,四川省成都市内
人脸表情识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方法分析人脸图像中的表情特征并识别其表情类别的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脸表情识别研究可以分为受控制场景下的表情识别和自然场景下的表情识别,目前的表情识别技术在受控制场景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表情类别,但在自然场景下表现不佳,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自然场景下的人脸表情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自然场景下人脸表情识别的主要困难在于图像中存在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