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后北方乡村临水街道设计策略研究——以邯郸市和村镇水街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后重建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指导。重建不是修补,而是重生。通过对国内外乡村防灾减灾的现状以及滨水空间设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北方水灾后恢复重建的分析和实践较少。涉及水灾害方面的研究以及滨水空间的实践仍普遍位于南方地区,研究内容相对单一,解决方法比较局限。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域资源,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新型的北方水街,同时解决水涝灾害后灾民的恐水心理,使其与环境和社会建立一个生态的心理模式,继而将水灾后重建、北方滨水空间设计与特色小镇建设三者同时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基于上述背景展开研究:首先,实地调研丽江水街、乌镇水街、周至水街等不同类型的临水街道,并从水系特征、空间节点类型、临水建筑特色这三方面梳理其临水街道形式,以提取临水街道的空间组合元素、空间布局特征,为北方乡村临水街道设计提供参考。其次,从北方乡村灾后重建的复杂性入手,一方面定性分析北方乡村灾后重建的影响因素与矛盾因子,另一方面从用地布局规划、灾后心理重建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需求建构一个安全格局,总结出水灾后北方乡村临水街道设计的步骤及重点难点。最后,将其应用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的规划设计实践中,以期构建一个规划安全格局、设计安全格局、心理安全格局的生态临水街道。  综上所述,论文得出结论:水灾后的北方乡村临水街道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性、生态性,还要考虑其心理安全高度,以提高当地灾民对临水街道新建部分的心理接纳程度,从而构建基于灾民心理的生态特色水街。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旧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工业
随着城镇化的提出,城市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城市的规划营造部分趋于类同化,忽略了城市区域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城市中文脉的缺失以及规划的模式化。同时旧城区中大多存在着配套不
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研究是关系住区居民户外活动和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居住区环境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相关理论研究,从居民心理
新数据环境下,信息的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使得全体数据具有成为样本的可能。这恰恰弥补了传统数据样本小、个性强、精度低的缺点。本文通过研究新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
在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状态之中,但是能够指导乡村创造出空间布局合理、乡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式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满足当代的产业发展,大批量的工业建筑遗存面临着被处理的压力;另外,创意模式产业的萌芽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与自身特征相匹配的建筑空间。面向
二十世纪之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诸多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