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系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子系统设计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度集中系统(CTC)是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的重要系统。作为高速铁路运输的大脑和神经,它担负着指挥高速铁路列车安全、正点、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规模不断扩大与结构愈加复杂,行车指挥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增大,一旦发生干扰列车按计划运行的事件特别是行车设备故障,往往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目前列车调度员更多地是凭借经验处置,并根据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行车组织策略。对列车运行计划的调整以人工为主,需要人工沟通的环节多,协同能力差、效率低且可靠性差,作为调度指挥的CTC系统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CTC系统的发展以及基本结构和特点,并对当前在用的CTC系统的非正常功能进行了简介。随后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当前铁路部门针对设备故障,开展应急处置时的规范和要求。对设备故障场景进行研究,梳理出30种常见的设备故障场景。结合道岔设备故障案例,对高速铁路CTC系统在设备故障应急处置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找出优化提升的方向。最后,从辅助行车调度员开展设备故障应急处置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子系统的设计需求,并根据需求设计了高速铁路CTC系统设备故障应急处置子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各类行车设备的报警信息,子系统实现了设备故障识别,并能提供相应的设备故障应急处置流程。通过挖掘高速铁路CTC系统中的行车数据信息,子系统能提供相应设备故障场景下的行车组织参考方案,并估算设备故障影响时间。同时还能实现登销记、故障信息通知、故障记录分析管理等功能,帮助行车调度员及时掌握故障信息,按规范流程开展应急处置,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为高速铁路尽快恢复有序运行、缩小受晚点影响的列车范围提供保障,并为开发智能高铁调度集中系统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铁路货车运用工作要求的变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更新以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铁路货车运用作业管理重要手段的各类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进。由于各类信息系统研发时间、生产厂家不同,造成各系统相互独立,不能相互关联,没有统一规范的接口,存在数据交换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比较困难,致使列检值班员在一列作业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重复录入相同数据,不仅增大了工作强度,而且造成作业效率低,存在一定的
电气化铁路是我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畅通运营依赖于持续稳定、可靠的供电设备。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则需要开展安全有效的供电设备维修。在供电维修活动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管理为供电维修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风险管理是一种建立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上,具有系统化管理特征的科学管理方式,在2012年我国铁路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后,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铁路供电维修安全管理的主要方
供气系统作为DCL-32k连续式双枕捣固车气动系统的关键环节,为整车提供足够压力的空气动力源,保证车辆在运行、作业当中有充足的风源。供气系统工作可靠性的研究,对全面掌握设备故障类型,科学制定检修保养措施,进一步消除薄弱环节,提高上线运用安全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供气系统的逻辑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各部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分析,结合现场运用数据进行系统、部件的故障机理分析,梳理、总结出各部件失效形
铁路工务部门主要的任务是对线路设备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保障线路设备的完整与运行质量,确保列车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安全运行。在平时的养护维修中,通过手工现场检查、便携式添乘仪添乘检查、轨道检查车全面检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检测、维修等的资料。但是由于缺少对轨检信息精确而又深度的综合分析,导致轨检信息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对养护维修生产进行指导的时效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托陇海铁路洛阳工务段管内线路设备
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对铁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是实现接触网检测和维修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接触网维修质量的首要保障,为确保铁路运营秩序,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应加强对接触网状态的检测和监测。其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是在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的车载式接触网检测设备,随综合检测列车按周期进行检测,对铁路接触网的状态和参数、弓网关系进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铁路网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铁路通信承载网也随之得以发展壮大,铁路通信承载网是服务于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是铁路各系统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其保障了铁路运输组织各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但随着承载网网络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管理的需要,网络隐患难以被发现、故障处置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诸多问题逐步体现出来。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铁路运输各系
我国西南山区铁路因铺设年代久远且地形较为复杂,较多采用有缝线路设计,并且小半径曲线应用广泛。受车轮状态和钢轨接头影响,接头区轮轨作用机理复杂,作用荷载较大,因此山区普速铁路容易产生接头伤损、钢轨磨耗和道床翻浆等病害,给养护维修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无缝线路消除了钢轨接头,降低轮轨冲击作用,开展既有山区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应用是一种较为显著改善线路能力,并降低养修工作量的措施。随着无缝线路技术理论逐步成熟,
铁路客运站作为旅客运输组织及服务社会的窗口,主要功能是办理旅客列车始发、终到、通过作业及客运业务,完成旅客上下车及中转换乘等服务组织工作。而铁路枢纽客运站不仅承担着大动脉的集散功能,还对铁路网的运输秩序及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铁路枢纽客运站在改扩建等大型施工条件下,解决旅客服务与运输效率间的矛盾尤为关键,对枢纽客运站行车方案的调整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参照以往研究成果的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客运专线上大量修建长大铁路隧道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较多采取利用辅助坑道来增加工作面即“长隧短打”的工法,因此客运专线长大隧道中辅助坑道的开闭和设计参数对控制乘客舒适性的瞬变压力的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及归纳总结、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时速160~200km/h客运专线单线长大隧道内辅助坑道的位置、长度和面积三个参数对瞬变压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从
近年来,随着铁路货运市场的不断发展,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稳步增加,车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轴承作为列车上承载重量的关键设备,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货车的安全稳定运营。轴温是反映货车车轴运行健康状况的一个有效指标,为了对货运列车的轴温情况进行监测,路局目前主要依靠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对列车轴承进行实时监控。然而在铁路货车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热轴的误报事件,造成了较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