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附件机匣动态特性匹配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附件机匣及其内部齿轮传动系统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动能转换装置,负责带动发动机和飞机的起动、燃油、滑油等系统主要附件的正常运转,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航空发动机的运行。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机载附件的不断增加,附件机匣的转速和输入功率也愈来愈大;但伴随而来的是齿轮在高转速下产生的巨大振动和冲击,同时航空齿轮箱又在不断追求轻薄化设计,这将对附件机匣的设计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航空附件机匣箱体结构的动态特性及对应的动态特性匹配等问题,对航空附件机匣的安全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型号航空附件机匣齿轮箱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箱体的瞬态性能和模态性能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箱体结构的拓扑优化;同时通过集成Isight优化平台,建立基于附件机匣箱体模态性能和瞬态性能的多目标尺寸优化模型,研究箱体壁厚及加强筋尺寸对箱体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附件机匣整体模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实际工况下载荷对箱体应力变形及轴承座中心点位移的影响。并取一组相对位移较大的齿轮,对比齿轮组在理想状态下和实际位移工况下的啮合状态;结果表明轴承座的位移变形会对内部齿轮传动系统造成偏载、脱啮等的不良影响。随后,对附件机匣箱体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并对箱体前10阶固有频率及振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对比瞬态分析中传动系统的啮合频率与箱体的固有频率,结果显示传动系统的啮合频率和附件机匣箱体的第2阶频率较为接近,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振风险。其次,基于变密度法建立附件机匣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附件机匣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定义相应优化参数;以附件机匣整体刚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同时施加体积分数和应力等约束条件,完成箱体的拓扑优化设计。随后根据拓扑优化结果中材料的堆积趋势,形成附件机匣的初步优化方案。最后利用ANSA软件中的Morph网格变形技术建立附件机匣的参数化模型。随后,针对附件机匣低阶模态频率较低的问题,选取两个子箱体的壁厚作为设计变量,进行基于附件机匣模态频率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直接优化法)。通过Isight多目标优化平台集成网格变形工具ANSA、求解器DYAN等模块;以综合模态系数F和整体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各阶模态频率数值为约束条件;最后采用NSGA-II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显示优化后箱体的前10阶模态频率较原始模型均有不同程度(10Hz~120Hz)的提高,且箱体质量较优化前减少了0.41Kg;其中第2阶频率(467.1Hz)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了28.5Hz,有效地避开了传动系统的啮合频率(411Hz),降低了二者发生共振的风险。最后,针对附件机匣箱体应力变形等动态特性不匹配的问题,以加强筋尺寸为设计变量,进行附件机匣箱体的瞬态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对箱体各尺寸参数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筛选出对目标响应影响较大的变量;采用间接优化的方法,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拟合目标响应的Kriging近似模型;以质量、综合应力系数X及综合位移系数Y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箱体应力为约束条件;最后通过NSGA-II算法进行模型的迭代寻优。结果显示优化后附件机匣在质量减少0.025kg的情况下,箱体上的应力集中显著缓解,且各轴承座中心点的位移较优化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优化后2-3轴齿轮组的接触力波动范围较优化前更小,没有出现齿轮脱啮的现象;且优化后齿轮偏载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齿面应力斑更趋近于对称分布。
其他文献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难以察觉早期的肺部病变,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基本上都了病程的中晚期,治疗效果受限。肺结节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形式,肺结节检测对降低肺癌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是当前早期肺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人工判读主观性强、一致性低,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深度学习能获取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场景文本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自然场景中文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背景复杂、语言种类多等诸多难点,许多算法研究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早期的深度学习检测算法大多基于Anchor直接进行边界框预测,并没有关注文本的区域变化特性,这使它们很难分离彼此接近的文本。此外,基于Anchor的边界框预测也很难检测形状各异的文本,如四边形文本、曲线文本等。针对这
近年来,纳米材料凭借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等特性,使得纳米材料表面反应活跃,倾向于将小分子吸附在表面,基于这种表面吸附特性的研究可用于表面修饰、催化、扩散、传感等领域。表面吸附是一种常用的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纳米铜颗粒由于自身极佳的热电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视为潜在的先进封装材料,但因其易氧化的特点而难以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纳米铜
Shell煤气化技术因其煤种适应性广、有效气含量高、能耗低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其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Shell煤气化炉的运行过程中,少量的飞灰被合成气夹带出气化炉进入激冷段,并沉降和附着于换热器表面,导致合成气冷却器传热效率下降、生产负荷降低,严重时还堵塞输气管线,这已成为制约Shell煤气化炉长期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提高气化炉内煤灰颗粒的捕获量以降低出口处的飞灰夹带量具有重
近年来,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即时检测设备(Point-of-care test,POCT)有着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灵敏性高等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驱动其正常运行的微型电源研发就成了关键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微型电源是锂离子电池,虽然其能够稳定供电,但锂离子电池存在理论能量密度低、电解质不环保、锂金属需要专业复杂的后续处理等不足。为了替代锂离子电池或与锂离子电池组合使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先进的工程建造技术快速进步,包括轻质高强材料的广泛应用,精细化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建筑施工技术,这使得全世界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该类建筑具有高柔、轻质和低阻尼等结构特点,是典型的风敏感建筑,风荷载在其结构设计中为主要控制荷载之一。受地球偏转力(科氏力)和山地效应影响,风向会沿着距离地面的高度方向发生改变,也被称为偏转
分布式智能传感器是电网运行参量和设备状态信息感知的关键设备,随着智能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在实际电力生产中的传感器供能问题日益凸显。现场环境能量收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布式传感器移动电源解决方案,是目前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场环境能量收集并为低功耗传感器供电具有重要意义,但单一的环境能量收集往往电能量小、稳定性差,因此,本文开展了对多源环境能量收集的阵列取能器件优化和能量融合与管理方法的研
随着航空、航天、国防、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极端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金属材料服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充分认识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剪切模量,其对温度和压强都非常敏感。因此关于不同温度/压强下的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和剪切模量的研究成为当前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控制金属材料温度/压强相关性屈服强度和剪切模量的机制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建立温度/压强相关性屈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这一动态发展的反腐败目标体系揭示了标本兼治的基本规律,凝结着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当前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适用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思路和有效方法。随着“三不”一体推进不断走向深入,各方面各环节的关联性、互动性越来越强,
期刊
现实中的图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图的拓扑结构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原始的静态图演化成带有时间属性的时序图。如何有效地存储大规模时序图并对其进行高效地检索查询,成为时序图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时序图存储模型主要分为三类:基于快照的存储模型、基于日志的存储模型以及基于二者组合的混合存储模型。快照模型支持高效地查询检索,但存储开销太大。日志模型虽然降低了存储开销,但查询时间成本太高。混合模型一般采用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