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守望:互动论视域中的沐村傣族孩童教养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国云南沐村傣族孩童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学参与观察的独特视角,以互动理论为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教育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对云南沐村傣族孩童教养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教养主体与孩童之间、各教养主体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孩童教养的互动机制和规律。   论文首先调查了沐村社区经济文化特点。云南沐村是一个以傣族文化为主体,汉族主流文化影响较大,与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交往渐多的多元文化共生社会;虽然苦瓜种植、旅游业等生计方式的兴起使得傣族经济文化处于不断变迁之中,但在丰饶饱足的自然条件下,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内,沐村仍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稻作生产、下河养鸭捕鱼、上山打柴摘野菜等传统生计方式一如既往地得以延续着,保持了当地村民平和内敛的传统性格特点。基于此,论文从具体文化情境出发,将沐村傣族非正规教养(家庭、村寨、电视媒介、旅游等)和正规的学校教育等都纳入沐村傣族孩童整个生活环境系统进行考察,描述了沐村孩童在家庭、村寨、学校等几个重要场域中的行为实践和主体性选择:第一部分阐述了沐村傣族家庭对孩童的主要教养内容以及教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其中重点探讨了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辈的互动;第二部分论述的是沐村村寨生活与孩童的叠合性濡化互动,强调孩童在同时共域的村寨内开始建立初步的社会关系和形成民族感的认同,重点阐述宗教生活世界对孩童的框束以及孩童对宗教生活的认知理解和游离;第三部分探察的是学校教育对沐村孩童的教育以及孩童对学校教育的适应与选择;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作为“文化他者”中的电视媒介、旅游者等教养主体和孩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最后,根据全文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沐村孩童的多元化教养主体因子之间是互动的也是互补的,家庭、村寨、学校、“文化他者”以各自的教养角色影响着孩童的成长,孩童源自各教养主体的技能和学识构建出了个体自己;文化濡化、多元文化互动和开放式教养系统是沐村孩童教养的互动机制;沐村傣族在互动中具备善于平衡的机制和精神,他们通过平衡各种矛盾性关系的内在张力的影响量力而行地教养孩童,同时,当自身难以顺利实现社会流动时便接受当前现状,静观其变,守望幸福,在多元文化交融中通过自我平衡呈现出宽松平和的教养状态的结论。余论部分则提出民族的发展壮大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沐村傣族孩童更加合理化教养的良好开端。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群体角度出发,对贵州威宁彝族“果”族群多个聚居点“果”的婚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析“果”族群的独特生计方式——编制篾货——在传统社会背景和现代社会背景下对该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潮流中,手机,这种现代媒介技术,已经深刻地嵌入云南藏区僧俗的日常生活,他们数千年的传统社会网络也由此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迁移与改变。因此,以手机作为切入点,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茶艺文化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茶的特性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茶艺元素,可充分丰富人们的服装样式,增添服饰的文化内涵,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就此,本文对茶艺元素进行概述,对现代设计中茶艺元素运用的作用进行分析及对现代服装设计中茶艺元素的运用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茶艺元素;运用  引言  现代服装设计中茶艺元素的运用,可将茶艺文化充分地展
萨满教是一种国际现象,美洲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土著民族,北欧萨米人,南亚地区的一些族群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诸多民族都信仰或曾经信仰萨满教。最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主要致力于
谁说我是胆小鬼,今天我还自己拔牙呢!rn以前几次妈妈看见我的牙齿动了,就从抽屉里拿出一根线要给我拔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现象。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养老问题及赡养方式受到普遍关注。延
“圣谕坛”是现今仍遗存在白族民间的一种民间组织,所谓“圣”指圣上,即皇帝;所谓“谕”,指口谕;“圣谕坛”即传播皇帝口谕的地方。圣谕亟待天传授圣旨,教化人民。“天”是玉皇大
近闻 ,某供电局领导在安全工作总结会上说 :“去年底 ,有一单位在施工中发生一起倒杆伤人事故 ,政治上经济上损失不少。我们接到事故通报后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讨论 ,并对
期刊
酒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饮料之一,是不同于其它普通饮料的特殊饮料。酒作为朝鲜族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特殊饮料,有其产生的背景,反映着朝鲜族先民们的劳动智慧和豪放的性格,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