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女作家三浦绫子小说的基督教信仰意蕴阐释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浦绫子(1922-1999)是一位战后日本文学史上成果丰硕、影响广泛、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冰点》在日本以及英、德、中、瑞典、丹麦、挪威、荷兰、芬兰、印度尼西亚、冰岛等世界上十七个国家广为传播,深受喜爱,获得了较高的国内外声誉。然而对于她和她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在中国却尚未展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笔者认为,在中国展开对这位战后日本具有广泛影响的女作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搜集、分类、整理三浦的文学作品和研究资料,向国内读者推介三浦文学,弥补国内对三浦绫子阅读、接受、研究、分析的不足和空白;第二个方面是挖掘三浦绫子文学的主题思想和价值倾向,引导不断地重新认识和审视基督教信仰的问题。笔者认为,三浦绫子的文学是一扇引导理解基督教的窗口。基督教主要流行于西欧,历史悠久,延续至今,生命力强大,其博大精深的奥义何在?作为一名具有虔诚基督教信仰的作家,三浦绫子如何理解基督教教义?她究竟是如何阐述“原罪”“苦难”等基督教教义的?第三个方面是形成对三浦文学的价值评价和文学地位的确立。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思潮流派众多,更迭纷繁;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派文学是战后日本文学的主流,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三浦文学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尝试对其做出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是本文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三浦绫子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依据相关资料形成国内外三浦绫子创作研究现状的综述;最后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概述三浦绫子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其走上基督教信仰道路的历程。本章采用“知人论世”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探究现实生活经历、情感精神体验对她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作用。主要阐述三浦绫子是在经受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的情况下接受洗礼,走上基督教信仰的道路,并最终确立了以传播福音和大爱为文学创作目标的历程。
  第二章,分析三浦小说对基于基督教教义的“人的罪性”的揭示。本章主要通过对三浦的处女作《冰点》进行充分的文本分析,阐述三浦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传播、宣扬、理解和解释基督教教义中所谓的“原罪”意识的,指出背叛与自我中心是所有人的共性,灵与肉的纠缠从没有结束。
  第三章,以神学和伦理学为基础探究三浦小说主题中“救赎”的意义。通过虔诚的“自我忏悔”和“向神祷告”的宗教仪式,达到自我认识,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三浦小说积极展开对自我、人性以及日本民族性的忏悔和拷问,即体现了日本“私小说”中自我反思的哀愁感,同时也实现了神的救赎、社会伦理的宽恕与自我反省相结合的提升人类精神世界的道路。
  第四章,阐释三浦文学如何诠释和倡导“爱”。基督教信仰所倡导的“原罪”“救赎”
  “忏悔”教义的最终结果,终于形成以“爱”的名义,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等诸多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则。三浦文学的主题思想最终归为了“爱”。“爱”是三浦创造文学奇迹的巨大力量,三浦文学对“爱”的倡导将唤起人们对“爱”的渴望和行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生活在明清时期的李渔有着多重身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其著作《闲情偶寄》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与生活的结晶。近年来美学研究逐步走向文化与生活,本文也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研究《闲情偶寄》,旨在对其内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其积极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以此来观照现代人的生活,给现代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范式,使我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
学位
纵观欧阳山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他紧紧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秉持知识分子的高度自觉,从早期的抒情短篇,再到建国后“反映中国革命来龙去脉”的鸿篇巨著,欧阳山的文学创作中有着嬗变的过程,并在嬗变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本文以欧阳山创作时间节点为线索,结合作家自身经历、广州地域文化对其影响,以及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等因素,分析欧阳山创作观念以及创作内容和形式上的嬗变。  本文认为欧阳山作品具有一定的承继性,不能按
学位
《北京文学》在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是北京作家的聚集处,作为优秀文学期刊是当代文学的重要承载者,也是当代文学的见证人。从1955年至今,《北京文学》亲历文学的历史轨迹,刊登众多经典作品,在文学生产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1994年和1995年《北京文学》编辑与作家发起的文学实验——“新体验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史实的整体把握和深度挖掘,结合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的发
这里所说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日本开拓团题材作为现实生活的一个侧面,特指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民计划案”后,8月在日本政府制定的“二十年内百万户移住计划”的指导之下,大批日本农业贫民不断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本文所与讨论的东北民族则是东北少数民族的简称,即指世居中国东北地区的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