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响与郭沫若的文学道路(1914—1926)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多方面考察了大正时期日本文化和文学对郭沫若前期文学道路的影响。郭沫若是一位和日本有着不解之缘的现代中国文学巨擘。他在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度过了长达十年(1914-1924)的留学生活。然而,对郭沫若前期文学道路与日本的研究却一直没有深入展开。已有的研究,或者只是简单地将留学日本作为郭沫若青年时代的一种人生经历提出来,而在具体分析其思想和创作时又往往忽视其存在;或者仅仅从日本近代文学的“私小说”中去寻找郭沫若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因素。这两种探讨方式,都忽视了日本“大高”时期的教育和大正思想文化界对郭沫若这样一个从学习“科学”转变为追求“文学”的青年的长期影响。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依据翔实的中文和日本资料,从日本大正时期的教育状况、哲学和社会思潮、文化氛围以及文学界状况对郭沫若产生的影响入手,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郭沫若前期文学道路与日本影响的复杂性。 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郭沫若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郭沫若与日本的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章深入地分析了大正时代的文化氛围和郭沫若的文学选择。本章首先探讨了“大高”时期的留日教育与郭沫若独特的文学追求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郭沫若的思想构筑与大正日本思想文化界流行走向的关系。通过考察发现,留学时期的郭沫若置身于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大正社会中,他积极地利用日本思想文化界提供的一切资源,逐步确立了“发展自我”的个性主义观念,达到了与大正思想文化界基本同步的认识。同时,在大正“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郭沫若确立了尊崇艺术的文艺观念。 大正时期是郭沫若文学精神的成长期。论文的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从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表现主义、革命文学理论的提出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日本思想界、文艺界对郭沫若影响的不同方式及其途径。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以文艺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为核心,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思潮的影响。同时,无政府主义、民众艺术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思想在郭沫若前期思想中也占有一定位置。郭沫若前期思想中这两条线索的并行发展,实际上与日本大正时期文艺思想潮流的发展变迁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第七章为结论,从郭沫若日本观和文学观的绞缠入手,分析了郭沫若前期文学道路与日本影响的复杂性。在“大正”时期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政治意识和民族焦虑、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傲在他身上表现的极为突出。由于这种富有鲜明主体性的日本观的影响,郭沫若对日本文学从主观上采取了疏离的态度,只是在他积极投身国内新文学建设时,他才有意识地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为参照并吸取经验。正是这种疏离中的接受,使得郭沫若能够立足自身发展有所汲取,在文学精神上显示出独立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李渔爱情婚姻小说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这两部小说集是李渔独创的、文人精神与世俗精神相结合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小说以喜剧结构人生,集中描写了社会现实与事态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ve effect of users’ recovery training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f rehabilitation institu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n a
期刊
近代日本在学习西方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进行中国文学研究方面,要先行于中国一步。中国学者藉助日本的渠道学习西方的学术思想、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进而促动近代中国文学史观的
先秦、两汉这一段,是汉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汉语史先要弄清楚这一时期语言的状况,才能够更好地下推后世的语言变迁。 常用词的研究,是系统而深入开展汉语词汇史研究的
Aiming at the shap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built with the Fluent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laws of airflow e
章炳麟是着名的朴学大师,清代古音学的集大成者。研究章炳麟古音学理论,对考察章氏在古音学史上的地位以及研读章氏的其他汉语言文字学着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