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异质性的遗传及环境因素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36156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50年来,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被认为是具有高猝死风险的家族性心脏病,其临床表型、自然病史以及基因突变谱有很大的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源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多基因突变作为重要的遗传因素尽管已经常见报道于儿童或者具有严重临床表型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被推测与恶劣预后相关,但是尚没有其提示恶性临床预后的前瞻性研究报道。另外,作为HCM重要的心肌重塑表现,纤维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与恶性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大内皮素-1作为心肌重构的重要生物标记物是否能够影响和提示预后也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方法:连续纳入552名无亲缘关系的HCM患者,应用多重靶向测序技术对已知的最常见HCM致病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捕获测序,最终测序质量合格者529人。对于高通量测序所检出的突变致病性的判断遵循如下标准:在已公布的突变数据库或者已发表的文献中报道的与HCM相关的突变;新发现的突变应满足:在本研究纳入的312名健康对照中无此突变,并且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该突变引起高保守的氨基酸改变及蛋白结构改变,该突变在其家系中与HCM共分离,如果家系资料对于基因突变与疾病共分离分析不可用(家系过小或无其他家庭成员发病),一定要无义突变或者插入缺失突变,如果是剪切位点突变则需证实突变损伤了剪切位点。根据患者所携带的突变数量分三组:未检出突变组、单突变组及多突变组(携带突变数量≥2个)。通过历时4.7+3.2年的随访,获知心血管死亡等临床事件,并评估多突变与各类事件的相关性。并且我们将多突变组中的4名先证者扩大测序的范围至26个与HCM相关的基因,并对这四个家系的成员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及遗传筛查,以观察多基因突变对于相同遗传背景者临床表型的影响。其中随机纳入245名患者在入组时进行了血浆大内皮素-1的检测,并进行了历时3(2-5)年的随访,以观察血浆大内皮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我们在232名患者中发现了256个致病突变:38名(7.2%)患者携带了多突变,194名(36.7%)患者携带单突变。携带多突变的患者不论入组年龄、发病年龄还是确诊年龄都更年轻(p<10-6)、具有猝死危险因素患者的比例更高(p=0.002)。随访发现,42名患者发生了心血管死亡,5年、10年的心血管死亡生存率在多突变组分别为65.0%和55.7%,在单突变组分别为95.8%和88.3%,在未检出突变组分别为92.1%和86.5%(p<10-6)。与单突变组相比,多突变组心血管死亡危险显著增加(校正后的风险比[HR]为3.74;95%可信区间[CI]为2.51-12.231.84-7.58;p=0.0003)。并且与携带≤1个突变的患者相比,多突变携带者发生心力衰竭(校正后HR为3.53;95%CI为1.25-9.92;p=0.017)及猝死(校正后HR为3.57;95%CI为1.23-10.35;p=0.019)的危险更高。对于猝死危险预测,具有≥1个传统危险因素的患者较其他患者HR为2.74(95%CI为1.08-6.94;p=0.033),而具有≥1个传统危险因素并且携带多突变的患者较其他患者HR为5.52(95%CI为1.83-16.65;p=0.002)。以生存年龄为时长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类似结果。在家系筛查中,以家系内基因突变数量不同的携带者之间的临床表型相比较,也提示携带突变数量越多发病年龄相对越早、症状更重,更易出现心衰症状。并且发现某些变异单独存在并不致病而同时共存时却能引起表型,其遗传模式符合隐性遗传。在进行血浆大内皮素-1检测的患者中发现,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高的患者左房内径更大、心功能更差以及伴发房颤的患者比例更高。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N端B型钠尿肽的水平(r=0.291,p<0.001)以及钆延迟增强显像(r=0.222,p=0.016)显著相关。随访发现,高水平的血浆大内皮素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20,0.044及0.032)。多因素校正后的回归模型显示,血浆大内皮素-1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全因死亡(HR=4.94,95%CI1.07-22.88;p=0.041)及进展为心衰(HR=4.10,95%CI1.32-12.75, p=0.015)的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作为遗传因素,多突变是HCM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其他恶性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加入能够提高传统猝死危险因素模型对猝死风险的阳性预测价值。并且在家系内的筛查,家系中有多个患者时应当注意先证者的选择,或者必要时所有发病者均行全面的筛查,以便将整个家系中所携带的相关基因突变查全。并且应当重视单独存在并不致病而共存时却能引起表型的变异,它们可能以隐性遗传模式致病,在以往的基因筛查方式中易被遗漏。作为重要的生物标记物,高水平的血浆大内皮素-1是全因死亡以及进展为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应用于HCM患者危险分层。并且血浆大内皮素-1作为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新的干预目标,并且打开一个观察HCM机制的新窗口。
其他文献
城市建设是城市的供给基础,是城市化的质量保证.将CES生产函数应用于城市建设经济分析,推导并建立了用于测定城市建设投资的二级常数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模型,提供了从数量角
5.真菌感染与细菌感染相反,真菌感染必须被彻底清除,并且在使用供体之前有治愈的证据。使用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受体显著的肾损害、肝损害和/或药物交互作用。在为数不多发表的关
目的了解我省死亡孕产妇的死因、死因构成及其它影响因素. 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362例孕产妇死亡个案卡. 结果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和心脏病.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或淋巴结外部分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一般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
[目的]:比较未治疗HIV/AIDS患者与HIV阴性对照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臂踝指数(AB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差异;探索HIV感染者单核细胞激活标志物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CD16+单
HCC自发破裂是肝癌的一种不寻常且有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在亚洲约有15%,在英国约有3%的HCC患者发生肝癌破裂。肝癌患者出血的预后很差,尤其是那些肝硬化基础和患有严重凝血病的患
目的:研究比较南海重要岛屿(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雷州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特点。方法:在各岛进行恙虫病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型鉴定并制定预防措施
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特殊的死亡形式,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性“自杀”过程。冠脉供血不能满足心肌能量需要时就发生心肌缺血。一旦缺血存在,心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