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杭州曲家群体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洪流中,杭州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屹立其中,尤其是彼时的曲家群体。彼时的杭州曲家作为易代之际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群体,是在特定地域空间中成长起来的。不论他们是身处庙宇,还是退居草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们砥砺前行,他们就是明末清初时期文坛上一批文人的缩影。这一时期的杭州文坛在“西泠派”等文学群体的带领下,诗、词、文、曲等方面皆有用力,文学活动频繁。同时杭州本土的文学家族也为当地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例如海宁查氏家族、仁和卓氏家族、仁和徐氏家族等。他们共同的文学活动为曲家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杭州当地戏曲观演之风的兴盛、专业伶人队伍及私人家班的出现、戏曲作品的刊刻出版等,都给曲家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杭州曲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的传奇、杂剧作品。作为一个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人群体,杭州曲家在进行具体的戏曲创作时与彼时的曲坛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一时期的杭州曲家在作品的题材选择上仍延续着以往曲坛创作的方向,才子佳人、历史、时事、道德教化等剧作皆有涉猎。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剧几乎囊括了明清才子佳人剧的所有类型,但扬情型依旧是创作的主要方向。历史剧则从正史、野史以及前人创作中进行改编,以历史揭示现实。时事剧取材自当朝的真实案件,寄予曲家惩恶扬善的真实情感。其他类型的剧目则描写现实生活的日常琐事,多是道德教化之作。从体裁选择上看,传奇的数量多于杂剧,尤其是清初以后杂剧式微,逐渐转向案头,多为写心之作。无论是在创作数量,还是创作质量上,杭州曲家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作为在杭州文化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文人群体,曲家在进行创作时不免会将具有杭州印记的独特意象引入其中,寄托着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彼时曲家还从理论入手,以指导具体的戏曲创作,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这一时期杭州曲家创作的一批戏曲文献,如《九宫谱定》《衡曲麈谭》《南曲正韵》等,都是曲家在实际创作中针对曲坛出现各种问题的积极应对,无不渗透着对戏曲的独到思考。因此本文以明末清初(1602——1722)为时间节点,将杭州府(仁和、钱塘、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的戏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通过对明末清初杭州地区曲家生平史实的考索、戏曲创作、剧作演出、戏曲理论的考察,分析地域与文学之间的深层联系。与此同时,本文将理清明末清初杭州戏曲发展的全貌,挖掘彼时杭州戏曲发展在整个明清戏曲发展流变中的文学史意义。
其他文献
比较句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句型,而“比”字句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比”字句的句式多样、成分复杂等特点,留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各种偏误。所以我们将“比”字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它进行全面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分别从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对“差比”句和“极比”句这两种形式的“比”字句进行分析。在句法特征中,我们归纳了“比”字句的两种基本句式“A比B+形容词
学位
宁陵县属河南省商丘市管辖,现辖14个乡镇,在方言归属问题上,《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将宁陵方言划归为中原官话商阜片。目前对宁陵方言语音系统进行系统描述的著作仅有段亚广的《宁陵方言音系》。本文在对宁陵各乡镇语音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描写了宁陵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结合《交泰韵》及《书学慎余》两部韵书进行古今比较,试图全面系统地揭示内部差异,展示宁陵方言语音演变路径。本文大致分为五部分:一、绪论。简要概
学位
动量词“遍”和“次”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使用频率高,语义相近又有交叉,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都属于甲级词汇,是留学生初级阶段就要掌握的一组近义量词,同时留学生又容易在使用中出现偏误。本文从语义和语法特征上对动量词“遍”和“次”进行分析,总结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语料,对留学生习得动量词“遍”“次”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留学生产生偏误
学位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写出一篇逻辑通顺、语言表达清晰、结构完整且符合汉语语法语用规范的文章,要求写作者能够正确运用篇章衔接手段。但事实上,留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出现篇章衔接方面的偏误。本文运用篇章衔接相关理论,结合留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篇章衔接偏误进行研究。所用偏误语料来自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2018级本科学生的一些习作。留学生在使用篇章衔接手段会出现忽
学位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主题式教学这一理念。主题式教学法主张教师将语言教学和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设置特定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展开具体的语言教学,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很多欧美国家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并收获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对于国内而言,汉语教学界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实践成果也比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主题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从主题式教学法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教学班级
学位
《文選集注》匯集李善注、《文選鈔》、《文選音決》、五臣注、以及陸善經注等多家唐人所作注解,是研究唐代訓詁的重要資料。《文選集注》目前雖僅存殘帙,但仍然保存了數量可觀的針對同一語言現象而訓出多家的釋語。這些針對同一詞語的不同訓釋對研究唐代的詞彙詞義學、訓詁學、闡釋學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一語境下的同一詞語,由於上下文固定,從理論上講,本不會產生太多分歧。但文學作品的訓詁與理解既會受到文學欣賞的影
学位
汉语口语交际中的主语语序变异是在句内成分不发生增减的情况下,句子变异前后基本语义关系不变,只有语用效果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如“我考上大学了”在口语中可以表述为“考上大学了我”这类语序变异前后句子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均未发生改变的句子。这类特殊的句子在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有自己的形式和特点。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及其他说明。第一章,
学位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在经学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十五《国风》以国区别,《鲁颂》与《商颂》篇目较少归为同卷。但是《雅》和《周颂》篇目较多,不能混并,因此分为整什篇。在不同时期,学者们对于《二雅》篇什的划分并不相同,本文以《节南山之什》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法、二重证据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对《节南山之什》的篇什、异文、诗旨、
学位
舞钢位于河南省中部,根据贺巍(2005)的划分,舞钢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舞钢方言文字的记录较少,目前只有《舞钢市志》有关于舞钢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相关规律还有一些基本词汇的读音的相关记载,语法方面的内容均没有涉及。本文主要目的是揭示舞钢方言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对舞钢方言的相关记载做语法上的补充,使舞钢方言的面貌得以更完整的保留。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
学位
南宋词坛,尚“雅”之风盛行,姜派词作去婉约词软媚之嫌,补豪放词粗狂之弊,以其“清空”“骚雅”的词风,于“婉约”“豪放”之外独树一帜。关于姜派的人员构成,经过对学界目前研究结果的梳理,并对存在争议的词人进行辨析后,南宋姜派词人界定为12位。姜派词人其家国之悲的主题沉痛隐晦,漂泊主题凄楚茫然,相思离别主题含蓄纯美,并以“骚雅”对恋情词进行了雅化,在恋情词中寄托深刻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姜派词人因师承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