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在室旁核内血管紧张素Ⅱ减轻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丘脑室旁核(PVN)是调控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异性中枢核团。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PVN内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减轻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本实验采用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法以及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 h的胃缺血-再灌注(GI-R)模型,观察了PVN注射一定剂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GI-R后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切断膈下迷走神经或切除腹腔交感神经节及应用受体阻断剂,观察了外周神经是否参与PVN微量注射AngⅡ对GI-R损伤的保护效应;最后运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等实验技术,观察了NF-κB、IκB、p-IκB以及bcl-2、bax在PVN注射AngⅡ对GI-R损伤的保护效应中的表达和活性变化。 结果: (1)下丘脑PVN注射不同剂量AngⅡ对GI-R损伤有不同的影响。其中,PVN注射中等剂量AngⅡ(0.3ul含30ng AngⅡ)能明显减轻GI-R胃黏膜损伤;而PVN注射小剂量(0.3ul含3ng AngⅡ)对GI-R没有影响,另外应用大剂量AngⅡ(0.3ul含300ng AngⅡ)与中等剂量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本实验均采用中等剂量作为实验组注射剂量。 (2) Lostarn+AngⅡ+GI-R组与AngⅡ+GI-R组相比,AngⅡ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能被Ang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翻转。 (3) PVN注射AngⅡ能明显增加GI-R后细胞增殖因子的表达水平,而使凋亡细胞表达减少。 (4) 迷走神经切断和阿托品都不影响AngⅡ的保护效应;交感神经节切除和酚妥拉明均可增强AngⅡ的保护效应;而心得安可拮抗这种保护作用。 (5) PVN注射AngⅡ及PDTC预处理均能明显减少GI-R后NF-κB和p-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加IκB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但对bax的表达变化无明显影响。 结论:PVN注射AngⅡ后对GI-R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是由脑内AT1受体介导的,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胃黏膜损伤;其外周神经调控机制是交感神经通路参与PVN内AngⅡ减轻GI-R损伤。PVN注射AngⅡ是通过抑制胃黏膜细胞ⅠκB的磷酸化,减少NF-κB的激活,使其活性表达受抑制;增加bcl-2的活性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来实现其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在人群中的感染较为普遍,它通常会以潜伏态存在于人体神经细胞中,其反复发作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痛苦。HSV侵入人体后还有助于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莆仙地处远离文化中心的东南边陲,诸多书画活动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活动联系在一起,书画与民间工艺的审美志趣也总是互为影响。在邓伯元的画作中,我们也看到
目的: 据报道,大麻素受体中的1型受体(CB1)主要表达在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激活CB1能够抑制GABA能突触传递。那么,甩AM251(一种CB1选择性拮抗剂)负性调节CB1可能增加GABA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运用常规组织学染色,对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中枢神经系统的大体解剖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扁玉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对口球神经节、一对脑神经节、一对侧神经
曾经,生活的面貌是单一的,简洁明了地面向我们,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缓慢而从容地展开。也许,只一个场景,就足以点燃我们全部的激情,但是非常不幸,我们面对此情此景,无能为力,只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研究田间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光合特性,不仅可以加深对其生理特性、生态适应和生产潜能的系统认识,而且可以为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7个不同苜蓿品种巨人201+Z、中兰一号、爱菲尼特+Z、新疆大叶、牧歌401+Z、路宝、超级13R为试材,利用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茬次不同生育期不同苜蓿品种叶片光合速率
为了解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80个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及10个土壤样品中有效态稀土元素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资产价格波动性之谜”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就引起金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直至最近两年新的文献还在不断涌现。这些文献都是从标准模型的两个核心假设出发,也就是常系数相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和平稳的消费红利序列约束,不断地进行着更接近真实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行为状态的放宽和修订,构造出各种能产生总量过度波动的时变风险价格模型。本文以上述两假设条件为线索,回顾和梳理了相关理论发展,并重点对该领域近几年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