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型天疱疮一例并文献回顾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ms2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增殖型天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
  方法:报道1例诊断为增殖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Wiley InterScience电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2014至2019年收录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增殖性天疱疮特征性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
  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15例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1)无性别差异,以中老年为主;(2)慢性病程,病情多有反复;(3)皮疹不同时期表现具有多样性,可有红斑、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但均出现增殖性损害,增殖可发生在病程的不同阶段;(4)多数病例口腔、皮肤同时受累,皮疹好发于间擦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5)病理以明显表皮增生和表皮内嗜酸性细胞微脓肿为特征性改变,基底层上棘层松解可不明显。直接免疫荧光主要为IgG、C3在表皮细胞间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可检测到天疱疮抗体;(6)治疗以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方案,多联合免疫抑制剂。
  结论:增殖型天疱疮是一类罕见的大疱性疾病,现在认为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变型。临床表现以糜烂、增殖性损害为主,常侵犯口腔、间擦部位。病程较寻常型天疱疮长,可继发细菌感染。黏膜损害需要瘢痕型类天疱疮、扁平苔藓等鉴别,皮肤损害需要与大疱性类天疱疮、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皮炎、真菌感染等鉴别。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明显表皮增生和棘层肥厚,表皮内嗜酸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可不明显的基底层上棘层松解。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学等各项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评估疾病的损害程度和疗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联合免疫抑制剂。也可联合阿维A、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生物制剂等疗法。治疗目标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策略,用尽可能低的糖皮质激素剂量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减少对机体的损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该文旨在研究P、Fas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Fas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Fas在114例胃癌(胃镜取材59例,手术取材55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胃癌术后是否达到5年生存期的P、Fas表达差异.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应用HE染色法.结论: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胃癌术后是否达到5年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目的:研究和探讨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中TXA的理想给药方式和剂量。  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双次给药组(A组)和多次给药组(B组)。A组45例,上止血带前15min TXA15mg/kg静滴,另一侧关闭关节囊后局部注射TXA15mg/kg(优势侧占比46.6%);B组47例,上止血带前15min TXA15mg/kg静滴,另一侧关闭关节囊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验证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并观察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细胞其他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含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的培养基处理DU145和PC-3两种前列腺癌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细胞周期、凋亡、自噬和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
学位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p38MAPK通过下调SERCA2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钙超载与凋亡  目的:探究p38MAPK-SERCA2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钙超载与凋亡。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SB203580组(I/R+S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