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伊斯兰城市研究--对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h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斯兰城市文明是中东伊斯兰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国内外对于其研究尚十分薄弱。鉴于此,本文拟以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为例对中东伊斯兰城市进行研究,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示中东城市发展的轨迹与特征。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梳理对该选题研究的主要概念进行了说明对该选题的研究思路、写作方法、创新与特色进行了介绍。
  正文共分五章。在第一章,论文追溯了中东古老的城市文明和伊斯兰城市文明形成的原因。提出军事要塞城镇、已存在城市转变为伊斯兰城市和哈里发建立的首都是伊斯兰城市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伊斯兰城市文明中占重要地位的军事要塞城镇进行专门论述和分析。
  在第二章,论文从中东伊斯兰城市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各选一个城市进行对比研究。福斯塔特一开罗为军事城镇和首都类型,伊斯坦布尔为已存在城市转变为伊斯兰城市的类型,德黑兰则是哈里发建立的首都。该章按照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时间先后为序分析了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三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中展示了中东伊斯兰城市的成就与辉煌。
  在第三章,论文从横向对中东伊斯兰城市的社会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宗教、城市形态、行政管理体系、行会、社团与少数民族社团、城市阶级结构和城市社会、城市与腹地农村关系等方面。得出结论城市经济结构不协调,商业利润丰厚,商人不愿投资工业,缺乏商业资本转向生产的条件,阻碍了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生产分工低下,城市不能有效涵容农业人口,不能为剩余农业人口创造有效空间,使社会结构无法良性运转,工业缺乏发展的后备军大量的非生产人口集中在城市,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商人放弃了海上的活动,无法像欧洲城市那样形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必不可少的巨大的海外市场。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使中东伊斯兰城市失去了率先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机遇。同时,严密而自成一体的行政管理体系,使城市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居民区的同质性和相对封闭性,妨碍了城市人民的团结,使城市失去了争取自治的机会与条件行会内部没有形成严格的经济和社会分化,其不同阶级成员之间的阶级斗争不能导致行会瓦解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缺乏封建社会的“离心机”等等。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城市新生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而这些因素多与伊斯兰教、与伊斯兰城市的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所以中东伊斯兰城市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中东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城市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在第四章,论文分析了中东伊斯兰城市的殖变。指出开罗、伊斯坦布尔、德黑兰等中东大城市在外力楔入和内部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踏上了城市现代化的漫漫征途。期间不仅城市管理体制、城市市容、内部格局发生了剧变而且城市人口空前增长,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在国内外的地位上升。不仅如此,城市还成为现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孕育地,成为现代各种现代思潮的发样地。但是由于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是伴随着殖民国家的侵略开始的,所以在其现代化过程中,它们与资本主义宗主国的联系要多于与本国内地的联系,不仅不能把农业从封建的落后状态中解脱出来,而且也不能成为与西方城市匹配竞争的对手其发展不仅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而且也展现出与资本主义城市现代化不同的特征。
  在第五章,论文论述了城市现代化与中东城市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城市现代化导致了城市阶级和城市社会重构而重构后的城市社会又有利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城市现代化,特别是城市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对农村原料与市场的依赖,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当然,由于这些城市是在殖民主义经济的刺激下开始畸形繁荣,所以结伴而至的城市病也困扰着这些城市的发展。
  结语部分通过对全文总结指出中东伊斯兰城市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社会结构要素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世纪的城市没有成为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基地,与城市传统社会结构要素有密切关系在西方国家侵略的前提下开始的城市现代化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国家独立是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现代化要走自己的道路。
其他文献
中埃友好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前202年-8年)期间,由中国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这也成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使“丝绸之路”成为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特别是在文化上交融与互动的古中国和古埃及,成为这条路上最耀眼的明星。  四大文明古国之中的中国和埃及,都同属于东方文化圈的文明古国,其文化
学位
俗别体是中国历史上汉字使用中的普遍现象,在较为特殊的石刻文献中,自然包含了大量的俗别体。在乾嘉时期,金石学取得辉煌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关于金石文字着录、辨析考证的着作。论及专门编录并考释俗别体的着作,当始于清邢澍的《金石文字辨异》,本文旨在对其内容、体例及其学术成就进行全面研究,从碑别字角度观察清代朴学鼎盛时期在金石学方面的成绩。  《金石文字辨异》十二卷,作者邢澍,清阶州(今甘肃武都县城关)人。字
作为一种特殊哲学文体形式,柏拉图的哲学对话不仅是一种思想适应于语言的形式装置,还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下的哲学写作和实践活动,这意味着从多角度对柏拉图对话文本进行重读的可能性。本文便立足于柏拉图哲学表述中特殊的对话形式,在教育学视域下对贯穿于文本、社会和哲学多个层面的柏拉图“对话”理论进行重新阐释。  在文本性质层面,我们将柏拉图的对话文本解读为教学文本。柏拉图的对话是被预先文本化的,是可知世界
学位
马克·罗斯科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兼具原创性与典范性的“色域绘画”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综合借鉴了欧洲抽象派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丰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自身绘画创作风格的革新,为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向纽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罗斯科堪称西方艺术史上最富哲学气质的艺术家之一,他自觉地从事艺术哲学研究,以独特、坚实的艺术观念指导艺术创作实践
学位
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学政许振褘于陕西泾阳创办味经书院。光绪十七年(1891),陕西学政柯逢时创办味经刊书处,味经书院便开始大规模的刊书活动。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味经书院合崇实、宏道二书院改为宏道大学堂,而味经刊书处亦随即改制为味经官书局,开始排印新式书籍。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清末陕西味经书院与味经官书局的出版活动。本文拟通过对清末味经书院与味经官书局在陕西出版活动的调查,重新审
学位
《四库提要辨证》是民国时期余嘉锡对《四库全书总目》进行集中匡谬、补证的学术着作。全书辨证篇数共四百九十篇,计八十余万字。其以《四库全书总目》为基础,对着录书籍的版本源流、学术价值、撰者生平等内容进行重新考订。对後人更好利用四库文献、重新评估《总目》价值、深入研究乾嘉学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四库提要辨证》的成书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作者汉宋并重治学理念的渗入,使得此书不仅堪当民国四库考据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近代报刊之于旧体诗歌生存演进之间的关联。随着近代报刊的崛起,旧体诗作为办报材料被吸纳进报章杂志的版面空间,其后旧诗家在报章杂志上登载诗作,交游唱和,鼓动风潮,维系圈子,报章杂志介入到旧体诗生产与传播接受的整个过程,以其新闻语境和传播特性施影响于旧诗坛,二者的关系遂密不可分。而在这新兴传播媒介与旧式文学体裁之间,其实尚存有一段历史渊源。  西洋报刊与中土旧诗,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的功能满足逐步转变为精神层面的对产品意象的共鸣和欣赏。文化创意产品也从原来注重传统文化美学的视觉体验逐步向具有人文情怀和有体验感的“可读性”方向转变。二十世纪中叶,西方话语学研究由关注传统叙事文本转变为注重叙事话语,研究作品与读者,叙述入及作者之间的阅读体验和互动导向关系。由此,后经典叙事学进入西方文学艺术研究范畴;同一时期,产品
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相关概念被引入国内以后,美术馆在2012年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点,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理念、市场定位、发展模式等等内容都得到了基本的规范管理,相关机制也逐渐被建立健全,于国家法律保障与行业规范方面也实现了不小的突破。而如何运用机构本身拥有的条件与资源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正成为我国当前大多数民营美术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我国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可持续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