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角下《还乡》三译本的对比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乡》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译本自20世纪3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作者试图从接受理论视角对《还乡》三个中译本进行研究。接受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它强调读者在文本中的能动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理论两个重要的概念为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意义的未定点。应用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首先是原文本的读者,译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使得对原文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同时,考虑到读者的语言期待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水平等因素,译者又需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融合。此外,文学文本在创作完成之后,还存在很多意义的空白,只有通过读者的积极参与,文本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由于译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影响,对于原文的未定点的意义具体化有不同填充,从而产生不同的译本。本文以哈代《还乡》三个中译本(分别为张谷若1935年译本,王守仁1997年译本,王之光2006年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接受理论,分别从译者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及意义未定点的具体化对比分析三部译作。通过比较,可看出译本差异的背后,主要受制于不同时期译者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即三译者所处的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由于文本本身意义的不确定性,作者分别从词汇、修辞和文化层面比较分析了三译本。本论文不仅证明了接受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也从一定程度解释了名著重译的必要性。随着时代发展和语言变化,旧译本难以迎合新时期读者的阅读需要,适应不同时代读者需要的译本出现是必要且进步的。本论文对文学作品翻译有一定启示意义,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翻译有很多种方式与形式,作为翻译方式中的一种,口译是指用口头表达形式快速而准确地将接收到的源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信息,在不同语言交流者中起媒介作用,是现代跨社会、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代大规模语料库的发展,“翻译共性”逐渐变成了当代翻译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翻译共性的概念最早由Mona Baker提出,在其奠基之作——《语料库语言
动画与公益广告的结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之一。公益广告动画形象生动,视觉冲击力强,故事表现力丰富,内涵寓意深刻,符合新时代所倡导的生态理念。因此,运用公益广告动
由于社会及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及环保已成为塑料橡胶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有效提高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企业对创新节能技术、可再生及可回收再利用材料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首先论述了知识仓库的特点以及对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以KD3.0为例,论述了知识仓库的建设详细过程.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我国GDP首次突破80万亿,GDP增速7年来首次提速。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摘要:航空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必不可少,安全建议作为事故调查报告的核心对以后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文本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编写Python代码以及借助于MATLAB工具,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了对中美航空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安全建议的文本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表明,在对安全建议文档相似度的计算上,“余弦相似度”比“欧氏距离”在对安全建议的处理上有着更好的效果。同时,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现代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工科类院校数控技术学生学习训练模式成熟,作为农业院校为培养
仁寿县地处丘陵,是四川的农业和人口大县。随着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出现了无人种地的局面,原有的生产模式难以为继。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一方面要优化种植结构,简化农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