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调节细胞行为的有效手段,电刺激在组织工程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组织工程主要将细胞接种在导电生物支架上,采用电刺激调节控制细胞,观察刺激后细胞行为的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组织损伤的目的。本课题为研究电刺激结合导电聚合物对细胞特定行为的影响,以聚多巴胺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为导电组分,制备了兼具良好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PDA-GO-PAAM,表征了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并将其与电刺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93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B010105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调节细胞行为的有效手段,电刺激在组织工程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组织工程主要将细胞接种在导电生物支架上,采用电刺激调节控制细胞,观察刺激后细胞行为的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组织损伤的目的。本课题为研究电刺激结合导电聚合物对细胞特定行为的影响,以聚多巴胺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为导电组分,制备了兼具良好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PDA-GO-PAAM,表征了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并将其与电刺激联合使用,研究电信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行为的影响。1.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采用聚多巴胺(PDA)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方式,并与丙烯酰胺(AM)单体混合,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PDA-GO-PAAM,及其对照水凝胶PAAM和PDA-PAA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借助拉曼光谱、导电率测试以及动态热机械拉伸仪分析了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形态学观察表明,各水凝胶的孔隙结构在孔隙率方面基本一致,说明PDA和pr GO的掺杂对其孔隙结构的干扰较小。Raman光谱显示pr GO的ID/IG峰值比(1.100)大于GO的峰值比(1.008),小于r GO的峰值比(1.330),证明复合水凝胶中的GO部分还原。导电率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率可达到8.23×10-4S/cm,比纯水凝胶(PAAM)的导电率提高了近25倍。同时,复合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可达到9.10 KPa,这是因为纳米粒子(pr GO)的纳米复合效应和水凝胶自生共价交联共同作用增强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2.复合水凝胶的生物学性质:采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和巨噬细胞(RAW264.7)评估了不同水凝胶的细胞毒性和促分化/极化能力。通过不同水凝胶与细胞的体外共培养,采用细胞增殖/毒性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实验研究不同水凝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水凝胶相比,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其表面细胞明显增殖,同时复合水凝胶表面mBMSCs细胞表达的细胞-材料粘附因子(NCAM、integrin)较高,可显著促进细胞粘附。此外,PCR、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以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可显著促进mBMSCs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还能调节RAW264.7的免疫极化行为。3.电刺激对导电水凝胶表面mBMSCs细胞的影响:通过对导电水凝胶PDA-GO-PAAM表面mBMSCs细胞施加不同的电刺激参数,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研究电刺激对mBMSCs细胞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未刺激组相比,电刺激对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电刺激增大了导电水凝胶表面mBMSCs扩散面积,成骨细胞基因型和表型表达更强烈,尤其是在1 V/cm和1h的刺激条件下。此外,电刺激也显著促进细胞成软骨分化。4.电刺激对导电水凝胶表面RAW264.7细胞的影响:通过对导电水凝胶表面RAW264.7细胞施加不同的电刺激参数,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电刺激对RAW264.7细胞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未刺激组相比,合适的电刺激参数显著促进细胞增殖,电压过大或刺激时间过长则抑制了细胞增殖。此外,在电刺激作用下,培养前期,复合水凝胶表面分泌的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表达都明显增加;且随培养时间增长,两种免疫因子的表达水平都会降低,防止过度炎症和过度的促愈合产生不良影响。电刺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复合水凝胶的免疫应答效果。5.电刺激对导电水凝胶表面mBMSCs和RAW264.7细胞共培养的影响:对导电水凝胶表面细胞施加不同的电场强度,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法研究了电刺激对mBMSCs成骨分化以及RAW264.7免疫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接共培养和直接共培养下电刺激复合水凝胶表面巨噬细胞的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表达趋势整体相同:培养前期表达较多的促炎因子,培养后期表达较多的抑炎因子,即可引起适当的异物反应,也可有效促进炎症愈合。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对mBMSCs成骨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电信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由此证明在共培养条件下,电场强度和电刺激调节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是影响细胞成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5G、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高科技产业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业界不断提高数据传输接口的速度。传统的并行传输接口可以提供高采样率和采样速度,但由于引脚数过多,导致布线难度和成本增加,以及造成引脚之间电磁干扰现象严重,码间串扰增大,因此高速串行接口成为了主流的高速数据传输接口。本文实现了一款基于JESD204C协议的高速ADC接口的传输层
“绿色矿山”的概念最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提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全世界基本形成共识。早在2003年,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了“绿色矿山”概念成熟与发展,明确包括对矿山企业9方面的要求: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结合生态工程、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概念,通过对企业的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进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抗击疫情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战役。此外,常见的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也给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此背景下,传染病预警预测正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实践证明,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测研究不仅有利于及早发现疫情发展趋势,合理调配医疗资源;而且对防疫政策和复工复产决策的制定也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传染病传播涉及复杂的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以传统线性模型为主的传染病预测方法误差较
刘震云是现代中国内地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五四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理论,并且在社会批判方面和鲁迅先生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容就是相似的主题——孤独。这一主题是刘震云和鲁迅小说当中的主要元素,他们的小说当中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孤独人物形象。所以本文也将立足于刘震云和鲁迅小说的作品,从形象的角度分析孤独性特点。
采空区稳定是地下矿山安全开采的基本条件。由于铝土矿赋存环境特点,采空区群岩体极易发生风化损伤问题。爆破作业是主要的破岩方式,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相邻采场爆破应力波将对采空区群稳定性产生影响,长期累计损伤作用,将危及矿柱和顶板稳定性,诱发空区群垮塌,引发地表塌陷。因此开展风化与循环爆破协同作用下铝土矿采空区群失稳及控制研究,减少矿山工程灾害事故发生概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论文以某地下铝土矿山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悬置大多都为普通的单级橡胶悬置,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高转速下存在明显的振动及噪声问题。为改善这一问题,本文对二级隔振橡胶悬置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橡胶材料的超弹性与粘弹性本构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特点,选用MR-广义Maxwell叠加本构模型。开展了橡胶试片的高
再生块体混凝土是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再生块体混凝土已在多个实际工程中成功应用,但在预制构件中应用较少,且尚未在叠合板展开应用。为进一步拓展再生块体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本文对再生块体混凝土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力学性能开展了初步探讨,具体工作如下:1.开展了2块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底板和2块常规形式混凝土预制底板的静力抗弯试验,考察了废旧混凝土块体、钢筋叠放次序对预制底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研
流动餐车在我国受制于城市文明建设长期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但不得不承认流动餐车存在的社会意义不容小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餐饮形式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各大餐饮企业在流动餐车方面的探索和部分地区对流动餐车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为流动餐车的发展带来了福音。流动餐车服务设计的研究,将经营者和顾客同时作为被服务对象,能为流动餐车经营者提供更多的经营机会,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解决流动餐车与城市发展
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塑的重要标志,也是多种心肌疾病的基础病变过程。心肌纤维化是在多种病理性因素的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增强,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并具有更强的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心肌纤维化会使心脏室壁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损伤,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探索调控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鉴定有效的干预靶点对于心肌纤维化的治疗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长链
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快速发展,胎儿核磁共振图像逐渐成为临床胎儿早期异常诊断和脑发育分析研究的重要工具。胎儿核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估和脑部分割是胎儿大脑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基于胎儿核磁共振图像的胎儿大脑年龄预测对胎儿早期疾病诊断和大脑发育分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胎儿核磁共振图像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仍然存在诸多挑战:(1)数据收集难度大数据量稀少;(2)数据图像质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