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转移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景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工业化大国的必然结果。然而,一向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农业大国,却在2003年末,出乎意料的发生了用工短缺招工难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的产生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民工荒”问题,探究“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经济发展中用工缺口的对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迫切而必要的问题。通过了解中国农村外出就业人员的现状,分析“民工荒”的现状与特征,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估算,得出目前我国农村至少还有1.3亿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说明“民工荒”的产生不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而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与就业结构性矛盾激化的最终表象。从微观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力军,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农民工的工资过低且增长缓慢,增加了城市中的生活成本;相对收入的变化,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积极性;恶劣的就业环境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使得农民工被迫返乡。从宏观层面分析,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有效劳动力供给趋缓;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矛盾,导致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象;经济发展形势的变迁,引发农民工流向的多元化,加剧了“民工荒”现象。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民工荒”背景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和劳动市场分割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民工荒”问题的政策建议:一是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现实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实现劳动力持续转移;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四是调整产业布局,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