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以陕北米脂县高西沟为例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q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米脂县高西沟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被誉为“陕北高原上的明星”,有“塞上江南”之称,生态治理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典型性、先进性和普遍性。本文以高西沟为研究对象,证实研究高西沟是否确实解决了农民要“票子”和国家要“被子”的矛盾,是否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与互动“双赢”的目的? 本文在比较今昔高西沟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西沟生态环境治理历程的回顾,及对生态与经济发展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高西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为促进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双赢”发展,提出了高西沟模式,并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本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如下: (1)从高西沟生态与经济发展实践效果出发,分析总结了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5个阶段的历程,并指出了高西沟生态与经济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针对高西沟生态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为了找出问题之“症结”,根据高西沟实际情况,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手,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高西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并分别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论证。 (3)研究结果显示,从1999年至2005年以来,高西沟生态效益变化趋势线性方程为 Y<,1>=0.5964x+50.144,生态效益总体一般;经济效益变化趋势线方程为Y<,2>=3.6454x+22.313,经济效益呈现从差——较差——一般的趋势缓慢进度;社会效益的线性拟合方程为 Y<,3>=-0.7121x+45.977,社会效益多数年份较差;综合效益的线性拟合方程为 Y=1.4011x+40.853,综合效益总体呈差——较差——一般的发展趋势。总之,高西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近几年的发展彼此并没有形成互动“双赢”发展步调。 (4)根据评价结果,结合高西沟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西沟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发展模式,即:高西沟模式,它包含了区域开发模式、层次开发模式、立体开发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四方面,并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最后,以促进高西沟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发展为宗旨,结合高西沟实际情况,分别从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5)创新点:第一次定性构建了高西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评价模型;提出了高西沟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即高西沟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别越来越小,传统的地籍管理模式己经在众多方面显示出其不足之处,地籍管理部门亟待用统一模式来管理城乡地籍,以实现城乡地籍的一体化管理。
本刊讯11月16日市委宣传部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强调当前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
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密度小,但这里却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东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东富西贫”的发
煤层气资源评价信息系统是实现煤层气资源评价定量化、动态化的重要途径和技术保障,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研究区域煤层气的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近年来,旅游企业出现了加速向旅游目的地集聚的态势,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日趋重要,研究者和政府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研究和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口两岸充分利用毗邻香港、澳门的区位优势和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迅速发展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带。在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扩展的
艇上来了湖北老乡。天香楼酒桌边巧妙的周旋。 第二天,大桥守备营营长带着一个人来到了107艇上,寒喧过后,营长对陈细皋说:“陈副艇长,潘艇长患的是肺结核,据医生讲他需要在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闲暇生活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不断增长,游憩日益成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各种游憩设施的
从全球的趋势看,城市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现阶段山东省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仍然呈现出失调状态,城市化大大制约了国民
一直以来,洪灾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而随着人类对地球的无度开发,使得环境日益恶化,洪涝灾害对人类影响也日趋严重。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越来越对洪泛区内的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