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001)表面吸附原子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吸附原子和表面二聚体的扩散是薄膜表面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表面吸附原子和表面二聚体的扩散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在原子水平上开展薄膜生长机制研究的首要任务,对于理解薄膜生长的物理本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嵌入原子方法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利用准静态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Cu(001)表面Cu原子在Cu(001)表面吸附所导致的基体晶格畸变以及对其附近的另一个吸附原子自扩散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暂稳态二聚体的概念,进而又对带有暂稳态的同质和异质表面二聚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单个表面吸附原子所产生的晶格畸变 表面吸附原子的存在可以导致多达10层的Cu基体晶格产生畸变,受吸附原子的影响,Cu(001)基体最表层原子发生明显高度变化的区域达到了约4a0×4a0的范围, 2.表面吸附原子的存在对另一个吸附原子自扩散行为的影响 两个表面吸附原子所产生的晶格畸变应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吸附原子运动活性的增加。通过比较同一路径上往返跳跃扩散势垒的差异,我们发现,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有效距离之外,两个吸附原子的扩散行为可以认为是存在晶格畸变应力场相互作用的两个独立吸附原子的扩散;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有效距离之内,两个吸附原子的扩散行为则应该看成是处于不同暂稳态的二聚体的扩散。 3.暂稳态的存在对二聚体扩散行为的影响 温度低于400K时,二聚体在微观时间尺度上寿命无限大,可以在表面上长期存在;扩散系数很小,运动活性很弱;第二、第三暂稳态的引入对二聚体的寿命和扩散系数基本没有影响。温度高于400K时,二聚体开始出现消亡现象,随温度不断升高,二聚体的运动活性逐渐提高,而在表面存在的寿命逐渐缩短;相同温度下带有第二、第三暂稳态的二聚体比不带暂稳态的二聚体寿命延长,而扩散系数基本保持不变,二聚体在表面的活动范围增大。 4.同质、异质表面二聚体的扩散行为 Cu(001)表面Cu吸附原子和与Cu吸附原子组合形成的各种二聚体运动活性由高到低排序为Cu-Ag、Cu、Cu-Au、Cu-Cu、Cu-Pd、Cu-Ni;二聚体扩散寿命由高到低排序为Cu-Ni、Cu-Pd、Cu-Cu、Cu-Au、Cu-Ag。
其他文献
车载摄像系统由于受载体姿态变化和震动的影响,会使获取的图像模糊,不稳定,难以观察,因而必须进行后续处理。而基于软件的电子稳像技术相对于机械式陀螺仪稳像技术具有稳像精度高
我们使用平均场方法研究了三势阱中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体(BEcs)的约瑟夫森振荡和自俘获。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平均场描述,量子系统的正则
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平面半导体材料。石墨烯近线性的能带结构使其具有宽谱带光学性质和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这些优越性质使石墨烯在高速光子及光电子器件方面有着极大
光纤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光纤传感以其本质安全、不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复用、可远距离
随着人们对微观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量微观粒子在实验上被发现,并且人类发展出来了几乎可以解释我们当今所观测到的一切微观现象的标准模型理论。然
在生物医学领域,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增加对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意义重大,对比度高、能够实时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能够实现这一目的。生物成像技术的核心是荧光
学位
在光科学和光电子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具有优异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材料是一类令人注目和有重要应用潜力的新材料。其中,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材料在荧光显微成像、频率上
左手材料在电磁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高温超导微波器件具有插入损耗小、选择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的性能优势。左手材料和高温超导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微电子集成工艺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Intel的CPU微加工技术已达0.09微米,很快进入纳米量级。在微米量级经典欧姆定律还成立。一旦到了纳米量级,量子强关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