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如何进行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理论界分别从产权形式、市场结构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产权论和超产权论等理论,并提出各自的政策建议。产权论和超产权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产权决定论的核心观点是:产权明晰是企业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超产权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效率与产权归属变化没有必然联系,主要取决于市场竞争程度。产权论认为剩余利润、对私人资产的关注和实际控制权是激励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的动机,因此强调产权明晰、合理安排产权来形成对管理者的激励;后者强调市场竞争激励。超产权论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对企业提供了足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从而使得企业提高了绩效,因此强调充分的外部竞争环境的重要性。这两种理论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但是,这两种理论的研究者往往将其着重点局限于单方面地分析产权结构或市场结构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没有将两者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也都不足以全面揭示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的核心。本文将产权形式和市场结构二维因素纳入统一的国有企业效率研究框架中,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全要素计量模型、盈利指标模型等,对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估计结果都稳健地支持了国有企业存在效率损失这一结论。同时,在加入行业市场结构(垄断、非垄断)的虚拟变量后,本文发现我国垄断行业相对竞争性行业存在效率损失,而且,处于垄断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效率损失现象更加严重。此外,本文还尝试在模型中加入行业市场规模、非国有就业比重、实际利息率等控制变量,探讨市场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定量关系,阐释我国存在的金融抑制、要素垄断等经济现象,验证控制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补贴后国有企业的真实效率损失更加严重。在验证我国国有企业效率损失这一事实之后,本文进一步研究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对我国非国有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借鉴刘瑞明等人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多变量回归模型,证明了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负效应。最后,本文在总结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并对如何完善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积极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