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通过对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随访,旨在探讨CAAP-AF评分及相关临床因素对于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价值,为射频消融术选择复发率低、适合手术的患者,为患者提供较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我们的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的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65例房颤患者,排除3名患者,因为这3名患者拒绝接受随访检查,研究对象为62例(n=62),其中55例(88.71%)为阵发性房颤。分别于术后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门诊随访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若在随访期间,12导联心电图捕捉到或在动态监测上出现持续时间>30s的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均视为心房颤动复发[6]。根据房颤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1)和未复发组(n=41),分别记录术前性别、年龄、冠心病、持续性房颤与否、抗心律失常失败的药物种类及术前和术后1年的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并计算每个患者术前的CAAP-AF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或Wilcoxon rank-sum检验、logistic检验及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探讨CAAP-AF评分及相关临床因素预测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价值和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后的疗效。结果62例患者中,女性29例(46.77%),平均年龄为(63.26±8.29)岁,2例(3.22%)患冠心病,术前平均左心房内径为37.68±5.17mm,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1.82±8.33%,平均抗心律失常失败的药物种类为1.02±0.97种。随访期间,房颤复发21例(33.87%)。(1)对CAAP-AF评分系统和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单变量分析显示,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失败的药物种类、左心房内径、CAAP-AF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认为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年龄、性别、冠心病及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确定为房颤射频消融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2)将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失败的药物种类、左心房内径、CAAP-AF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变量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独立预测房颤射频消融复发的指标(P<0.05)。(3)统计左心房内径各分段值所对应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左房内径在27~31mm0例(复发率为0.00%),32~36mm 5例(复发率为19.23%),37~41mm 6例(复发率为40.00%),42~46mm 9例(复发率为56.25%),47~52mm 1例(复发率为100%)。未发现左房内径<27mm及>52mm的患者。进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约登指数为0.518,最佳临界值为39mm。左心房内径≥39mm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为75.60%,特异度为76.20%,阳性预测值为86.11%,阴性预测值为61.54%(AUC=0.74895%CI0.617-0.879 P=0.001)。房颤复发率:<39mm者为16.27%,≥39mm者为60.00%(P=0.000)。(4)将术前及术后1年的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比较有差异。结论(1)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持续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抗心律失常失败的药物种类、左心房内径、CAAP-AF评分为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冠心病及射血分数尚不能认为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2)左心房内径可作为独立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指标。(3)左心房内径越大,术后房颤复发率越高,术前评估相关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有可能从射频消融中受益的房颤患者(4)RFCA可改善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