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经鼻切除Knosp4级垂体腺瘤手术入路及技术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内镜经鼻切除Knosp4级垂体瘤颈内动脉外侧入路再探讨目的:内镜经鼻海绵窦入路分为内侧和外侧入路,外侧入路被用于切除Knosp4级侵入海绵窦外侧腔内的肿瘤,尽管该入路已被提出多年,仍无法有效安全地切除Knosp4级垂体瘤,这篇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在内镜经鼻视角下对海绵窦外侧腔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出更有效安全的内镜经鼻外侧入路来切除Knosp4级垂体瘤。方法:16个尸头标本被用于此项内镜经鼻解剖学研究,海绵窦外侧腔被暴露,细致地观察其中的神经、血管和纤维结构。结果:通过我们内镜经鼻对外侧腔解剖再研究后,我们发现外展神经与颈内动脉水平段之间存在一些纤维连接,这些纤维连接连同外展神经和颈内动脉之间的交感神经丛、下外侧干在外侧腔内形成了一个分隔样结构,被命名为外展神经-颈内动脉复合体。该复合体将外侧腔分隔为外上、外下腔,据此发现,外侧入路被进一步分为外上入路、前下入路。外上入路用于切除Knosp4A型肿瘤,前下入路用于切除Knosp4B型肿瘤,两者联合用于切除Knosp4级肿瘤。结论:这项研究发现海绵窦外侧腔可被外展神经-颈内动脉复合体分隔为外上腔和外下腔,打破了传统对外侧腔是一个上下沟通腔隙的认识。据此提出的将外侧入路分为外上和前下入路,对提高外侧入路切除Knosp4级垂体瘤的手术效果有较大意义。第二部分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损伤处理技术的解剖研究及应用目的:术中颈内动脉损伤是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效地处理术中颈内动脉损伤对提高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安全性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旨在研究一项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中通过近远心端控制后处理术中颈内动脉损伤的新技术。方法:6个尸头标本被用于内镜经鼻入路解剖以探索合合适的颈内动脉的阻断位置及实施近远心端控制的可行性,回顾使用该技术处理的内镜经鼻手术术中颈内动脉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结果:5个颈内动脉阻断点被确定,包括(1)远环的远端、(2)近环的近端、(3)颈内动脉前曲、(4)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上三分之一、(5)破裂孔正上方。联合控制这些阻断点均可实现颈内动脉近远心端控制。5例术中颈内动脉损伤患者在成功处理颈内动脉损伤后肿瘤均获得全切除。总计应用了三种处理颈内动脉损伤的技术,包括直接电凝颈内动脉侧壁(3例),内镜下缝合颈内动脉破口(1例),电凝牺牲损伤侧颈内动脉(1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干局灶性梗塞,1例患者死于颅内感染,其余3例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假性动脉瘤。除了1例患者颈内动脉被牺牲,其余病例中的颈内动脉在术后随访期间均保持完整通畅。结论:内镜经鼻入路使用近远心端控制后采取直接电凝、内镜下缝合和牺牲颈内动脉的处理技术来处理术中颈内动脉损伤,技术上可行。我们的病例手术结果也进一步证实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内镜经鼻积极切除Knosp4级垂体瘤手术结果目的:目前,手术切除Knosp4级垂体瘤对多数颅底外科医生来说仍颇具挑战。对于Knosp4级垂体瘤,采取保守的策略还是积极手术切除也存在一些争议。此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总结内镜经鼻入路积极切除Knosp4级垂体瘤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1月本中心收治的1136例内镜经鼻切除的垂体瘤患者病例及手术资料,统计Knosp4级垂体瘤病例,并收集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资料、术前症状、手术录像、手术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共102例Knosp4级垂体瘤患者被纳入,男性49例,女性53例。其中初发肿瘤60例,复发肿瘤42例。肿瘤总全切除72例(70.6%),次全切除18例(17.6%),部分切除12例(11.8%)。此外,海绵窦内肿瘤全切除82例(80.4%),次全切除17例(16.7%),部分切除3例(2.9%)。初发病例中肿瘤全切除率和海绵窦部分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为80%和91.7%。功能性腺瘤患者40例(39.2%),其中29例(72.5%)患者术后获得内分泌缓解。统计分析显示复发肿瘤和质地硬的肿瘤均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不良因素(P<0.05)。全切除的患者与未全切除的患者相比,更易获得良好的内分泌和视力缓解的结果(P<0.05)。总体来说,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为新发颅神经麻痹(n=7,6.8%),术中颈内动脉损伤2例(2.0%),术后脑脊液鼻漏6例(5.9%)。6(5.9%)例患者术后复发。结论:对于有经验的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医生及团队,内镜经鼻入路切除Knosp4级垂体瘤可行且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第1章肺癌TDLNs中HEVs去分化现象、机制和临床意义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TDLNs)中是否存在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s,HEVs)去分化现象,以及HEVs去分化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2017年9月至
学位
报纸
第一部分结合超声、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列线图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Delphian淋巴结转移风险目的:Delphian淋巴结(DL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意义仍不明确。本研究探索其临床意义,并根据超声(US)、临床和病理特征开发列线图,用于评估PTC患者是否存在DLN转移(DLNM)。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病理诊断为PTC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术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全球发病率约为每年每百万3.4例。虽然骨肉瘤治疗技术和手段一直在改进,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疗出现以来,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一直相对停滞。因此,深入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积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提高骨肉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前期收集3对骨肉瘤及肿瘤旁组织进行RNA测序,将差异表达基因与TARGET数据库中
学位
目的: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是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但目前FS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含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ollagen Triple Helix Repeat Containing-1,CTHRC1)对FS发病的影响机制。方法:1.第一章: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FS发病过程中的潜在调控关系并确定高通量测序中CTHRC1在FS患者中的基因表达情况。(1)利用R语
学位
钪资源在我国大量存在,目前含钪矿物类型已确定超过800种。钪及其化合物性质优异,在新型材料、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事等多种现代高精尖端科技领域应用广泛。但大部分钪是伴生在矿物之中的,存在提炼难度系数大且工序繁琐。本文对钪的资源概况和用途进行了总结,将含钪物料分为原矿、工业废渣及工业废液三种类型,并以此综述了钪的提炼方法和实例。根据提钪工艺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提出选冶联合法是今后提炼钪主要发展方向,湿法冶金
期刊
含钪钒钛磁铁尾矿经过分选工艺富集至含钪量为66.24g/t的钪精矿;含钪钛白废酸采集于四川德阳地区,其钪含量为3.661mg/L。钪精矿采用焙烧改性处理后,利用硫酸法产生的含钪钛白废液作为协同浸出分离钪的浸出剂。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盐焙烧、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2.0h、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0 h、浸出液固比8 mL/g、助剂为NH4F、助剂用量为12%条件下浸出效果最佳,钪的浸出率
期刊
目的 对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用于支持卵巢癌患者精准用药的经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并为后续对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全面的经济价值评估提供思路和框架参考。方法 构建决策树模型,模拟上皮性卵巢癌初治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和治疗结果,建立不同的治疗路径,通过比较不同路径下患者的药品成本,计算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用于卵巢癌患者化疗药物筛选对患者药品费用的影响。结果 使用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进行用药指导,患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人类心脏转录组与实验性模型探索铁死亡在脓毒性心肌损伤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性化合物,为明确铁死亡在脓毒性心肌损伤(Septic myocardial injury,SMI)中的病理作用提供基于人类样本的初步证据,同时为发掘SMI精确诊疗靶点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本研究按照以下方法序贯性进行:1.基于人类脓毒症心脏转录组进行深度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人类脓毒症心脏转录组中铁死亡相关
学位
背景及目的:胶质瘤是一种最常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侵袭性原发性脑肿瘤,目前常规治疗手段效果不明显,且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因此聚焦于胶质瘤发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PCBP2是聚(C)结合蛋白(PCBP)家族的成员之一,据报道PCBP2通过结合靶m RNA在各种人类肿瘤(包括胶质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PCBP2通过在体内和体外抑制c GAS-DNA的相分离来降低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