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组件特性对MBR膜污染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影响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过去对于MBR中膜污染的研究主要包括膜的结构性质(孔隙率、亲水性、粗糙度等)、运行条件(曝气强度、膜通量等)和微生物特性(污泥质量浓度、胞外聚合物、溶解性物质等)。在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特性研究中,多集中于整个膜组件的装填密度对膜污染的影响。而在组件中单根膜丝的污染情况、通量贡献却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课题以中空纤维膜组件中每根膜丝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和计算模拟相结合,考察运行过程中不同位置膜丝之间的相互影响,膜丝在反应器中不同高度的污染分布情况等,从微观角度细化分析中空纤维膜组件中膜污染形成过程,以期进一步丰富MBR膜污染形成的相关基础理论内容,优化工艺设计参数。
  本课题以聚四氟乙烯制中空纤维膜MBR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开发了3×3形式的膜丝组件,制成小型MBR试验装置,主要考察了膜丝间距、膜丝直径以及水力条件的改变对组件中不同位置膜丝的污染影响。同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拟和电镜图像分析研究了每根膜丝的膜污染机理。本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
  (1)膜丝间距对单根膜丝污染的影响研究。选择膜间距为1 mm或5mm的条件,改变跨膜压差和曝气强度等水力条件,研究不同位置膜丝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1mm膜间距下,由于间距小于膜丝直径,膜丝间的“渗透竞争”作用明显,中心位置膜丝受到周围角膜丝和边膜丝的影响,出水通量最小,而同时又由于“束阻力”的存在,膜面流速最小,中心膜丝污染程度远大于角膜丝和边膜丝,对于出水总量的贡献率为角膜丝>边膜丝>中心膜丝。在5mm膜间距下,各膜丝相距远且互不影响,不存在明显“渗透竞争”与“束阻力”,每根膜丝表现出相互独立的运行,通量贡献率基本相似。在相同的跨膜压差和曝气强度下,1mm膜间距下的膜污染程度比5mm膜间距的严重,膜表面颗粒物沉积量较大。在相同的膜间距下,跨膜压差的改变相对于曝气强度的改变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
  (2) 膜丝直径对单根膜丝污染的影响研究。分别选择了同一企业生产的直径为2mm和3mm的二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改变跨膜压差和曝气强度等水力条件,考察膜直径对膜通量的影响和膜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增加膜直径的同时,膜丝之间的流道面积增大,初始通量大大提高。同时膜面与气泡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提供稳定的膜面冲刷作用。但直径越大,渗透作用影响范围更大,污染情况相对应增加,膜表面颗粒物沉积量较大,随时间变化出水量比小直径膜丝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试验表明改变曝气条件对于角膜丝和边膜丝的通量改善特别明显。
  (3)不同膜丝高度的膜污染分布研究。结合膜表面颗粒物沉积的电镜扫描和采用CFD中的FLUENT软件进行计算模拟膜面污泥沉积分布,得到反应器内同一根膜丝不同高度的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mm膜丝间距的不同位置,在不同高度上的渗透率分布并不均匀。由于底部较高的颗粒物浓度和上端较高的抽吸压力,导致膜丝的两端颗粒物沉积较为致密,而中段考虑到较好的水力条件等因素,膜污染相对较轻。而5mm间距下,由于三相混合较好,有利于冲刷,整根膜丝上下污染分布较均匀,不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说明膜间距是影响膜传质特性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MBR中空纤维膜组件中,当膜丝间距小于膜直径时,由于膜丝间的渗透竞争和膜组件的束阻力,不同位置的膜丝污染情况不同,中间位置的膜丝污染严重,对通量的贡献率低。同一膜丝的上下两端膜污染严重,中间段污泥沉积较少。当膜丝间距远大于膜直径时,每根膜丝能发挥独立的过滤作用。考虑出水水量和组件膜面积要求,膜组件中膜丝间距与膜丝直径相等时,膜污染最小,膜丝的运行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覆冰现象常常出现在飞机、轮船、输电线路等室外设备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涂层防覆冰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众多优点,是非常理想的防覆冰技术。其中液体浸润型超光滑表面(SLIPS)因表面光滑以及化学均相,能有效降低水的成核温度,延长结冰时间,减少冰的粘附力,在防覆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SLIPS上的润滑油会因为自身的蒸发或者被水、冰等带走而流失,导致表面防覆冰性
随着世界范围内聚烯烃产业结构的调整,茂金属催化剂及其生产的高端牌号聚烯烃产品的产能占比将快速增长。研究茂金属(及后茂金属)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条件对所得聚烯烃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能进一步了解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理,进而促进新型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最终指导新型聚烯烃产品的可控制备和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以乙烯和1-己烯配位聚合(共聚)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聚合条件和催化剂的改变,制备了一系列支化聚烯
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以不同装填率的膜吸收器为设备,采用气液两相逆流流动,气相在纤维外流动,液相在纤维内流动的操作方式,研究了以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MDEA/MEA混合物的水溶液以及纯水为吸收剂时,CO在膜器中的吸收规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收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膜吸收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膜吸收过程的传质微分方程,给出了差分解法.由此模拟计算了不同吸收液对CO的吸收过程,
学位
MgNi贮氢合金以其比容量大、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常温下动力学性能不好和碱液中循环寿命差是制约其在氢镍电池领域应用的两大关键问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研究了MgNi合金的制备工艺,并系统研究了元素替代(MgM(M=Mg,Al,Ti)Ni)、表面处理(镀Cu、镀Ni、镀Ni-Co和F化处理)、球磨处理(球磨MgNi、球磨MgNi-10wt﹪Ni和球磨MgNi-10wt﹪Co)和它们
学位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铁量丰富。目前,尚无合理技术实现赤泥的综合利用,主要采取堆存的消纳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铁碳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印染、制药、石化、焦化、农药、电镀等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铁碳微电解填料一般采用直接还原铁粉/铁屑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生产成本较高。  本文以高铁赤泥和无烟煤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还原焙烧法制备铁碳微电解
南方离子型稀土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硫铵浸矿剂,导致矿区范围产生大量含氨氮的矿山尾水,严重污染矿区及流域的地表水环境,控制稀土矿山尾水污染已经成为离子型稀土矿聚集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难题之一。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有机碳源极缺,低C/N特征明显。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虽可应用于此类废水的处理,但需投加大量的甲醇或其他有机碳源,导致处理成本高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应用新的废水生物脱氮技
本文以龙川江铜冶炼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实地勘探、试验测试和分析论证等手段,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首先,研究区模拟污染源泄露事故具有普遍性,但污染物自身性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具有个别性差异,在污染羽面积、污染物运移距离、污染源浓度值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其次,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与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收集的数据,输入并验证模型,假设研究区的污酸处理站沉淀池底部、硫酸储罐区酸库的防渗层破损,发生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及关键元素循环的驱动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受人为活动、环境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与植被组成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与植被动态的关系有助于为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竹子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种植,但由于缺乏管理,竹林扩张现象及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了探明有机肥施用对稻田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与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红壤丘陵区湖南省宁乡县典型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0%有机肥+化肥(LOM)和60%有机肥+化肥(HOM)5种处理,采用18O-H2O、Microresp TM技术、荧光定量PCR、PLFA等技术,分析分蘖旺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碳源利
学位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优异的储能装置,在利用超级电容器储能的同时,离子会在超级电容器电极表面富集和存储,从而达到脱盐的目的,因此在环境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水中的电容去离子。电容去离子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咸水淡化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电极两端施加电压,以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在带电电极的界面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实现除盐过程。基于此,可发展超级电容器去离子的新型脱盐技术。为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