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地大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影响着城市地质环境中的温度场,并引发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同时,作为核废料处置和垃圾填埋场缓冲层的粘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粘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对几种代表性土样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粘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相关成果如下:   (1)采用本课题组自主设计的温控系统和变水头渗透装置,对同一密度下三类土五种土样,即下蜀土、淤泥质土、膨胀土、下蜀土-淤泥质土混合土(以下简称淤泥混合土)、下蜀土-膨胀土混合土(以下简称膨胀混合土)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渗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5℃升到45℃,五种土样的渗透性都呈线性增长。在5℃-45℃温度区间下蜀土的渗透系数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从10-7 cm/s升至10-6 cm/s);淤泥质土和淤泥混合土的渗透系数提高了约1.5倍;膨胀混合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趋势与下蜀土类似,而膨胀土的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由于试验精度问题,本次试验中膨胀土渗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不确定。同一干密度下(干密度=1.57 g/cm3),淤泥混合土在各温度下的渗透系数都比淤泥质土大,而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又比下蜀土的大;同时,下蜀土各温度下的渗透系数比膨胀混合土大,膨胀混合土的值又大于膨胀土的。   (2)研究了不同密度下蜀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温度下下蜀土渗透系数与其干密度呈多重关系,且不同密度土样的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不同,低密度土的渗透系数变化率比高密度土的大。   (3)研究了温度对不同类别粘性土液塑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粘性土液塑限随温度变化规律不一样:下蜀土随温度升高液塑限减小,淤泥质土随温度升高液塑限增大,膨胀土随温度升高液限变化不大,塑性指数有所减小。此外,不同类别土间的液限大小关系为:膨胀土的液限最大,下蜀土次之,淤泥质土最小。   (4)研究了温度对不同类别粘粒吸附结合水的影响。容量瓶法结果显示:三种土的吸附结合水量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减小幅度按膨胀土>下蜀土>淤泥质土排列;同一温度下膨胀土的吸附结合水量明显大于下蜀土的,而下蜀土的吸附结合水量又大于淤泥质土的。吸附结合水厚度与渗透系数及液塑限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5)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粘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水的动力粘滞性、粘粒的双电层厚度以及土的细微结构变化是引起粘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的主要因素。   (6)论文成果为弄清城市热岛效应中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核废料处置与污染物贮存中粘性土衬垫层的温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汽车与工程机械厂商纷纷开始进行节能技术的研究。以液压蓄能器为储能元件的并联式挖掘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是当前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节能技术发展的前沿课题。并联式油液混合动力系统,不仅可以稳定发动机工作点,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还可以回收再利用一些在控制阀节流口上浪费的液压能,具有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为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为改善液压挖掘机动力系统因负
随着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少自由度混联机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而成为机构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以二自由度混联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这种混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混联机构边界元法的合成,混联机构图的表示以及混联机构边界元静态受力分析。混联机构的运动学解析中,系统研究了二自由度混联机构,包括位置正逆解、速度雅可比矩阵、加速度、奇异位置、灵巧性分析、被动关节角等,并通过搜索法讨论了工作空间、滑块行程与
高层建筑林立的同时,基坑工程中遇到高层邻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基坑侧壁实则是一个长方形的“土柱”,在土压力的计算与支护结构的设计上常有争论。在京、津两地,基坑工程经常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也是海拉尔盆地中一个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区之一,通过综合应用地震、钻井
伴随着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GIS系统在石油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位于石油工业链上游前端位置的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也充分认识到GIS系统的实用价值,不断探索和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了整个项目框架,而地理信息数据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集建设为例,重点介绍了地理
本文研究了结构参数匹配对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齿轮耦合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工作。第二部分介绍了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模,详细说明了应用力耦合模型和几何耦合模型建立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运动方程的具体过程与求解方法。第三部分研究了结构参数变化对齿轮耦合转子-轴承系统临界转速以及不平衡响应的影响,详细研究了齿
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结合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等资料,以精细构造解释为核心,开展查干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对研究区内发育的主要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个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很多高科技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使其发展更为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崛起并且迅速
经过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粒子物理学领域最有吸引力的研究——被称作“上帝的粒子”的黑格斯玻色子,被日内瓦的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发现了。黑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构成物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