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三农”问题备受关注,此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发展问题,尤其是留守下来的乡村农民的发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群体的发展问题,精神文化教育是有效的引领之路,因此,推行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教育是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应该多元统筹、大力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在“生产力”指向的发展范式上,我国乡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相当一部分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没有有效满足,尤其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应该把农村发展的焦点聚焦到物质与精神协同发展的目标上来。乡村农民精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教育,需要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培育。而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化发展的动态过程,高水平精神文化教育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系统内外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发挥,基于这一点,我们应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去审视当前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教育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此视角,一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与分析,发现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对我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实践现状考察,发现当前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探寻解决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整体框架、凝练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实施模式、论证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保障体系,并尝试着建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理论框架与可示范的实践范式。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导论。本研究基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深刻揭示了研究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本研究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教育特征”来梳理中内外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理论文献,发现大多研究方法聚焦在量化研究上,问题分析停留在现象层面上,没有深入本体、具化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田野考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我国当前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被“冷落化”,当地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乡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整个教育的运行状态不佳;(2)现有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是零碎化的,无法有效满足乡村农民精神文化需求;(3)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解决的途径单一化,缺乏多视角思考。为此,本研究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分析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第二部分嵌入性理论运用于研究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方法论意义。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与我国当前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此,用嵌入性理论分析这些问题背后产生的因素,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而言,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的产生与以下因素相关联:(1)世俗化的乡村人文环境;(2)“三农”政策的GDP倾向;(3)乡村农民功利化的行为价值取向;(4)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消极因素;(5)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设计;(6)不科学的教育内容安排;(7)空洞化的教育实践形式。这些因素在“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给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我们用“嵌入性理论”分析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合情性、合境性”,应该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去寻求我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理论重构和困境突围。第三部分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现实审思。本部分从“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的结果”三个维度,对我国甘肃、云南、重庆、江苏、广东、河北、河南的乡村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乡村农民对精神文化教育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并总结得出:我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在“外源性”和“内源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脱嵌”问题。具体表现为:(1)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与“乡村社会环境、乡村治理制度、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脱嵌”;(2)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自身的“育人观念、内容设计、具体形式、主要方法、评价机制”等要素间也存在一定的“脱嵌”。如此长期下去,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会出现“被边缘化”的危机,最终导致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举措、教育队伍”等方面出现关联性问题,阻碍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有效、有序地运行。第四部分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整体建构。在对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与内部和外部诸多要素“脱嵌”问题的披露基础上,本研究为新时代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回归指明清晰的路向。即在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从“理论知识、生活本位、社会实践”三方面着手,突显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学以自知、学以养生、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构建“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结构合理”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结构,设计涵盖“理想信念、道德品性、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职业操守”等诸多元素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内容,帮助乡村农民从“社会”和“个体”两大视角找寻精神文化回归的目标和方向。最后,本研究借助嵌入性理论的指导,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运行体系,促使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达到“推动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繁荣乡村文化、带动成教变革”的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提升乡村农民的知识素养、提高乡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强化乡村农民的情感认同”的个体成长目标。第五部分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本研究在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现实审思、理论探讨和教育变革出路整体建构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学校、农民”等主体立足,在“精神文化教育场所的建设、精神文化教育素材的规整、精神文化教育形式的构建”等方面丰富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实践载体,通过“自主学习法、渗透式教育法、体验式教育法”来转变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方法,创建“城乡精神文化教育、村际精神文化教育、县镇村精神文化教育、学校-社区精神文化教育的互动机制”,并完善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评价体系,以此来高效推动“嵌入性理论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整体思路”的运行。第六部分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保障体系。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运行瓶颈的基础上,从嵌入性理论的视角来全面推行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实施,科学构建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保障体系。具体而言,本研究从“转变教育观念(思想保障)、完善教育政策(政策保障)、统整机构队伍(组织保障)”三方面构建我国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支撑体系,推动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三元并举,三力协同,合力育人”局面的形成,让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深入地嵌入到内外部诸多因素中,与之协同并进,共同发展。由此可见,“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民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质量”是推动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解决乡村农民精神文化荒漠化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需要。因此,研究者选择“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嵌入性理论视角”系统化地探讨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整体建构、具体实施、保障体系”等问题,期望能为乡村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其他文献
漳州盆地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已做大量研究,篁卿矿区地处漳州盆地,其水文地质工作亦发现存在地热资源。以篁卿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出发点,结合前人对漳州盆地地热资源的各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音乐创作大师,也是继刘天华先生之后,音乐创作领域的一位里程碑式人物,在其创造的众多民族音乐作品中,二胡作品具有重要地位。其创作的六首二胡曲
我国铁路第六次大规模提速以来,列车的运行情况越来越复杂,关键部件经常出现故障,特别是车辆走行部中轮对踏面的故障。现行的车辆检修制度是计划预防检修制度,存在种种弊端。
新时期,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高职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更多的家长愿意孩子接受高职教育。但是随之
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司法裁决推理,即法官以裁判规范命题为大前提,以法律事实命题为小前提,通过推理得出裁决结论的思维过程,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紧紧围绕司法裁决结论是如何得
教育部最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部关于国家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其中,数学认知领域部分阐明了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具体内涵,突出了幼儿数学情感
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传递形式。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教育体系烙上了社会结构的印记。伯恩斯坦的语言代码理论将不同社会阶层使用的语言代码分为精致型语码与限制型语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