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法治教育的开展是法治的延展过程,它是以法及法治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教育手段实现法治意识普及的教育活动。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出台开启了中小学法治教育全新时代,以独立章节表述了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足见“途径”在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是获得高质量教育成果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法治教育方式能够将法治教育内容与青少年成长规律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促进法治教育的实施,产出预期的法治成果,更有助于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现阶段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途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法治应当具有良法至上、工具之用、民之所向三重内涵。法治教育则是以普法、社会构成、道德培育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公众法治意识和综合素养,构筑法治社会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法治教育途径的政策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0年以课堂途径为核心;1991-2010年拓展“第二课堂”途径为辅助;2011年至今增添“互联网+”新元素。阶段性的政策变化体现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途径与时代发展紧密相随。尤其是2014年“法治”与“法制”更迭交替之后,中小学法治教育途径在促进法治教育系统化、深化法治教育针对性、提高法制教育有效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通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的实地调研,从课堂教学途径、校内实践途径、校外实践途径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法治教育途径状况进行了整体考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安排的实现程度较高,擅长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法治教育教学,与社区、家长等外部环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法治教育互动。当然,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途径仍存在着政策滞后、教学配置标准缺失、教育过程科学性不足、软件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过于倚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笼统、保障制度有缺失等方面因素造成的。结合国内外践行范例,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途径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改善:第一,重视中小学法治教育政策机制配套与完善;第二,坚定中小学法治教育途径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地位;第三,凸显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教学途径的关键性作用;第四,注重中小学法治教育过程中法治资源整合与利用。希望能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使中小学法治教育具有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