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daijiang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实验选择福建省尾巨桉林地作为土样采集地,研究了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学特性,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尾巨桉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本研究发现2、3、4、7、9a生的桉树林土壤和对照(混交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容重也达到了显著差异。而毛管孔隙度0-20cm土层处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0-40cm土层处达到了显著差异。2.尾巨桉人工林的生长对土壤化学性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桉树的生长,土壤N、P、K、有机质、微量元素(Fe、Mn、Cu、Zn、B)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有所降低。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0-20cm、20-40cm、40-60cm土层和根际土的化学性质大多以4a生尾巨桉为分类处,即小于4a生的尾巨桉林地土壤化学性质负面影响不大,从4a生尾巨桉开始对土壤化学性质负面影响较大。因此,随着尾巨桉林龄越大,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越强。3.尾巨桉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随尾巨桉生长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4.典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量元素B、Fe、Cu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影响的正效应较大,即促进作用明显;而Zn、Mn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影响的正效应较大; Zn在一定程度上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负效应;B在一定程度上对蛋白酶和磷酸酶有负效应。5.运用土壤指数评价法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法分析发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依次为: 2a生桉树林>3a生桉树林>混交林(对照)>4a生桉树林>7a生桉树林>9a生桉树林,因此,尾巨桉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综合质量。6.土壤肥力衰退的问题是所有人工林普遍的问题。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加强科学合理施肥,特别增施有机肥。同时广泛推广合理的混交林种植配置模式、适宜的轮伐期、采伐剩余物回归以及科学的耕作制度。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辨析了数字资源保存的概念,介绍了数字资源保存的发展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利用CitespaceⅡ可视化分析工具和方法构建领域知识基础(指引文)的时间序列演化图谱和
分析了在Web 2.0环境下,Lib 2.0的特点及相关技术和应用.
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有关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论文在概述国内外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主要研究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恒美生态茶园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调查和野外实地勘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统计分析和评价方法,通过对这种强度开发治理模式——变崩
征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不仅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虽然我国现阶段出台了各项政策法规,严格管制土地征收,但在利益驱
磷素是参与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不可或缺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几乎都需要磷的参与,而所需的磷大多来自于土壤。施肥模式和水田连作模式影响着土壤中磷的赋存
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我国农业、林业、环保、国土以及财政等多个部门,其投资量大、覆盖面广、农户参与度高,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第一大工程,其影响巨大,意义深远。退耕还林与我国保护环境、保护耕地的两项基本国策相呼应,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盐碱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自1999年开展以来,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退耕地区农户收入
本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钾肥(K2O)用量120 kg·hm-2,设置不施钾肥,钾肥全部基施,钾肥全部追施,钾肥1/2基施+1/2拔节期追施4个处理。研究了施钾时期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植株养分动态变化,灌浆期旗叶及籽粒碳氮代谢,功能叶片抗衰老特性及茎秆抗倒性能,为砂薄地冬小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与不施钾相比,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ФPSⅡ
中国土壤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5%,且退化严重,总体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国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在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在传统观念中该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干旱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红壤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呈现季节性分配不均,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