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标本理论指导针刺对比常规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以探讨标本理论指导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纳入研究的合格的病例60例按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通过标本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对照组为常规针刺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自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中医证候量表,观察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变化,并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统计分析,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情、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具有可比性(P>0.05)。2、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显效率75.00%,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显效率44.8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3、通过对治疗前后PSQI量表各项指标及总分的观察,两组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在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总分均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标本理论针刺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方面,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4、治疗前后通过对中医证候各成分及总分的观察,两组均对中医证候中的大部分成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通过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在中医证候入睡困难、多梦、腰膝酸软、咽干少津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其他中医证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标本理论针刺组在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入睡困难、多梦、腰膝酸软、咽干少津方面,效果要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综上所述,标本理论指导针刺及常规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的PSQI各成分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亦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中医证候,因而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但标本理论指导针刺方法较常规针刺方法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PSQI的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和中医入睡困难、多梦、腰膝酸软、咽干少津的证候。因此,标本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值得推广,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