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学与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以“青年书局”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_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本文以青年书局及其出版的文学作品为个案,史论结合,运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表征(cultural identity andrepresentation)理论,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华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认同问题,尤其对各种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历史动因和文化表征进行了详细地阐释。  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概述了新华文学与新加坡华人文化认同问题的历史成因、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核心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章以青年书局为个案,阐释了青年书局在新华文学体制的形成、新华本土作家的培育和海外华文文学的译介中所发挥的建构性作用。新华文学源于中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华文学的营养,并在本土的环境下不断地成长。华语、华文与新华文化是新加坡华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对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章概述了青年书局的创办者与追随者近六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与错综复杂的文化认同感。他们无法割舍的华人情结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家国想象,包含了对华人、华语与华文的强烈认同感,客观上促进了新加坡华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但是,面对强势英语文化的冲击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华人文化共同体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与挫折感。适者生存的法则,迫使华人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融入新加坡社会,由此产生了一种混杂的文化身份意识。青年书局面临类似的困境。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青年书局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在多元文化体制中“赶上新时代”。第四章在综述新加坡华人历史变迁的基础上,通过新华文学的细读,对新华文学中的四种文化认同类型进行了历史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笔者重点通过新华文学的历史和作品来揭示四种具代表性的文化认同:(1)乡愁与怀旧型的文化认同;(2)漂泊与审美型的文化认同;(3)疏离与反思型的文化认同;(4)融入与混杂的文化认同。这四种文化认同的类型代表了新加坡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华语、华文和其他文化的认同程度。第五章着重反思了新加坡华人文化认同与国族认同、政治认同之间辩证复杂的关系,揭示了文化认同问题在新加坡多元文化体制中的敏感性、多样性和混杂性。
其他文献
宋元南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成熟戏剧形式,在古代又被称为"戏文"、"南曲戏文"、"永嘉杂剧"、"南词"等等。它诞生于宋代,至元代与北曲杂剧并驾齐驱。然而,音韵学界对于南戏曲韵
1980年12月8日,第一审判庭审问姚文元。审判员史笑谈问姚文元:“起诉书指控你诬陷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是一个极其狡猾、阴险的反革命两面派,是无产阶级最危险的敌人’,
目的了解广州市不同等级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况,发现存在问题,以便改进内镜消毒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不同等级开展胃肠镜诊疗工作的40
华人遍布世界各地。华人的居住区,一般都会形成本身社区,保留着华族的传统文化。除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外,其他海外华人一般都将大家广泛运用于交际,并且跟汉语普通话比
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阐述了形象性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分析了飞跃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第三章叙述了意在言外。第四章论述了对仗在杜诗中的种种表现形态之后
丰子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散文创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年代初期到1937年抗战爆发,主要内容是探求人生意义,品赏人生情趣.第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竹书纪年》进行研究:《竹书纪年》的流传过程;今本《竹书纪年》辨伪和《竹书纪年》的史学与文献学价值。  第一章讨论古本《竹书纪年》出土、整理、散佚
在文学理论中,"张力"这一术语最早由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在1937年提出,而后被用于之于文学各个层面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文学理论界,这一概念运用的频度越来越高,但对其基
针对采用模拟控制的开关电源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款以AR89C52为核心控制器,利用了AC/DC电源控制芯片(IW1692)的数字化智能开关电源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进行
目的: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染镉(Cd)对雄性子代性腺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16只随机分为4组:2个染Cd组(A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和阳性对照组(D组),每组4只。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