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考察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的西医疗效评价指标,同时挖掘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中的疗效评价指标,并对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进行修订,为中风病临床四诊信息的采集提供标准化方案。 方法: 本研究是科技部课题——中药材标准及相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课题编号:2001DEA2001O)的前期工作。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式,选用中风病发病各个时点西医相应的评定量表和自制的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病后7、14天的140例前瞻性病例和28-180天的102例横断面病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 1 通过对恢复期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研究发现卒中对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影响程度依次为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其中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生理机能)的受损程度最大,躯体疼痛受影响程度最小。脑梗塞和脑出血两组间恢复期生存质量经比较有差异,脑梗塞生存质量在生理机能上较脑出血好,脑出血生存质量在情感职能方面较脑梗塞好,余维度两组无差异。 2从四诊信息出现频率的动态变化发现神疲、口舌歪斜、面红、乏力、肢体松懈、口臭、语声低微、表情淡漠、言语蹇涩等症状可以作为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3 从四诊信息的卡方检验中发现神疲、面红、头痛可以作为发病7 天与14 天疗效评价的指标,发病14、28天的疗效评价指标可以选用步履不稳、乏力、烦躁、盗汗、手肿胀,对发病7、28-180天的疗效比较可以选用言语蹇涩、步履不稳、乏力、盗汗、手肿胀。 4从四诊信息与量表之间相关性分析提取,发病不同时点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相关性较高的前几项中医症状在NIHSS中已经有所反应,如嗜睡、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蹇涩、肢体松懈;与巴氏指数(BI)有相关性的中医症状较为分散,既包括肢体功能情况,又有反映精力方面的内容;与SF-36生理机能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肢体松懈、肩痛,与生理职能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步履不稳、乏力,与躯体疼痛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肩痛,与一般健康状况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乏力,与精力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乏力、神疲,与社会功能维度相关较显著的症状是肩痛、手肿胀,而关节疼痛、神疲、乏力与情感职能维度相关,烦躁、神疲与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 5 中风病发病7 天,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5个症状。根据临床判断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饮水呛咳、言语蹇涩、手指挛急、手肿胀、步履不稳、口舌歪斜、肢体麻木;一类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两目晦暗、目赤、口臭、乏力、自汗、盗汗、神疲、口苦、面黄、咳嗽、但欲寐、烦躁易怒、不寐、小便黄赤、便干、头痛;中风病发病14天,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7个症状。根据临床判断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饮水呛咳、言语蹇涩、手指挛急、肢体松懈、手肿、肢体麻木;一类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咳嗽、渴不欲饮、不寐、乏力、面黄、小便黄赤、口臭、盗汗、眩晕;中风病发病28-180天,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5个症状。根据临床判断分为两类:一类是肩痛、手指挛急、肢体松懈、饮水呛咳、言语蹇涩、肢体麻木;一类有神疲、自汗、<WP=5>- 2 - 中风病不同时点临床评价指标的研究盗汗、五心烦热、身热夜甚、渴喜热饮、烦躁易怒、乏力、眩晕。 6通过聚类分析考察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因素,中风病发病7天以“痰证”、“热证”、“虚证(气虚、阴虚)”为主;发病14 天以“痰证”、“热证”、“虚证(阴虚)为主;发病28天以虚证(气虚、阴虚)为主,与以往所做的中风病证候学调查相一致。 本文只是对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从多个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所纳入的指标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专家评分判断才能进入中风病疗效评价系统中。 结论: 课题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完全可以用于中风病临床四诊信息的采集,中风病临床四诊信息采集标准化方案切实可行,但中风病中医部分症状的量化标准需要重新修订,中风病疗效评价的模式可以以西医评价量表结合中医症状评价量表的形式进行。 相关分析表明了作为疗效评价的中医四诊信息部分指标可以用与其相关性显著的神经科量表代替。 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挖掘出中风病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但由于研究的复杂性尚需要结合其它基于统计学的数据挖掘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