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轻逸为核心对儿童文学的艺术品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试图揭示儿童文学在整个文学大系统中的独特位置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能够对纷繁复杂的儿童文学领域中的文学现象和文本加以言说和判断的审美标准。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
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哲学、诗学的层面来界定轻逸一词在本文中的具体涵义。通过对人类精神历程中的诸种哲学观点和潮流的梳理与思辨,通过对人类诗学历史中的喜剧观念演变历程的了解,本文界定轻逸的三层基本意义:轻逸是一种快乐,轻逸是一种天真,轻逸是一种喜剧。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童年一词在社会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视域下的多种解读来确立儿童文学的童年观。本文的儿童文学童年观主要内容如下:童年虽然承载着处于不同时代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的成人欲望与期待的重压,但始终具有某种冲破保守、僵化的文化壁垒的力量;童年有着成人的教育所无法触及的隐秘天地。儿童文学的目的是显现作为人性存在的童年,而不是实践童年的教育;童年的存在是成人文化的一个有力对照物、是反恩成人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不存在普世意义的“标准童年”或“幸福童年”,无限多样的个体童年所承受的人类的苦难不会比成人减少一点,但他们在承受苦难重压时表现出的勇气、乐观和本能力量是儿童文学赖以依靠的信念之灯。总之,童年的意义与其说在对抗着成年文化,毋宁说是在努力消减成年生命中随着知识与经验累积起来的历史与现实的重负。
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经典儿童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阐释轻逸在儿童文学文本精神中的意义指向。本部分以“轻”和“重”的两个向度为基点来展开上述分析,从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儿童文学既创造了一个快乐、无忧的世界,散发着真切而又诚实的生命气息;它也实现了举重若轻的现实关怀,在苦难中体会祝福与忍耐,传递生命恒在的欢欣和快乐。儿童文学既是一种建造,它以不断丢弃的方式建立一个与现实原则相疏离的“伊甸园”,容纳了个体生命隐藏最深的梦想与渴望;它也是一种承担,它以天真的生命想象点燃起希望之火,支撑起此岸的生命。
第四部分是对儿童文学在文本策略层面上所呈现的轻逸美学的一种探讨。本文认为,首先,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一起分享了使想象自由地飞翔于现实和虚构世界的文学智慧、趣味和灵感,这种分享的局面使得儿童文学文本既能借助童年的特性在非现实世界中创造出无拘无束的快乐,同时又借助了这种无拘无束中的对现实冒犯的力量实现了向人性真实敞开的艺术气度;其次,儿童文学在童年生命的具体展开中始终执着于寻找和表现其中的喜剧性,通过这种喜剧性的开掘,儿童文学实践着一种对人性的宽容和对世界的爱的现实关怀与信念;第三,儿童文学通过想象发现了一个经由无数现实中的微小存在物通向广阔艺术世界的途径,由此使自身这个受到某种形式限制的文学存在展现出特有的艺术优势,并获得了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虚构世界。
第五部分是以轻逸为美学标准对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和现状的一种解读,这种解读的结论如下:由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大惯性,中国儿童文学的精神气质一直是被经验世界的价值体系所牢固掌控着,这一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随着大众娱乐文化的泛滥,中国儿童文学同时也面临着文学性的彻底丧失的前景。在这种“重”与“轻”的夹击之下,中国儿童文学的飞翔梦想依旧遥远而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