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虫蛋白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为了研究斗米虫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提取斗米虫总蛋白,逐级盐析分为3个部分,透析除盐后得到不同蛋白部位,并采用SDS-PAGE检测斗米虫不同蛋白部位的分子量;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和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增殖、迁移和凋亡的作用。MTT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荧光微球吞噬实验检测斗米虫蛋白对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的IL-6、TNF-α和IL-1β分泌量;q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斗米虫蛋白作用后RAW264.7细胞中TNF-α、IL-1、TLR4、MIR-7、IFN-γ、IL-6 以及 4T1 细胞中 MMP2、MMP9、STAT3,c-Myc 和 Sdf1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来检测斗米虫蛋白作用于RAW264.7细胞后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斗米虫蛋白主要分子量集中63kDa,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表现出较好抑制作用,对于MFC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到83%,4T1细胞增值抑制率达到53%,并呈现出一定剂量依赖关系(P<0.05),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较好的促进增殖的作用(P<0.05)。斗米虫蛋白实验组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可以抑制4T1细胞的迁移,可诱导MFC和4T1细胞凋亡;斗米虫蛋白能够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NO释放量、TNF-α、1L-1β和IL-6分泌量及TNF-α、IL-1、TLR4、MIR-7、IFN-γ和IL-6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能显著下调 4T1 细胞中 MMP2、MMP9、STAT3、c-Myc 和 Sdf1 mRNA 水平(P<0.05,P<0.01)。斗米虫蛋白均能明显增加RAW264.7细胞MyD88和TRIF蛋白的表达量。由此推论,斗米虫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能够为有效处理复杂社
卵巢和卵泡作为禽类繁殖活动的基础,其早期生长发育决定了禽类的繁殖能力。鸭和鹅之间存在明显的产蛋性能差异,分析和比较鸭与鹅的早期卵巢卵泡发育规律与差异有助于揭示两者
本论文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研究了马铃薯疮痂病致病毒素Thaxtomin A(TA)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蛋白组的变化情况,尝试解析马铃薯响应TA毒害的分子机制。论文的创新点是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首次从受到TA毒害的叶片中鉴定到大量参与氧化还原途径的蛋白,进而通过实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跃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经济的日益强大,离不开各类企业对财政税收的巨大贡献,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所以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风险。特别是我国税制的复杂性,以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着税收风险,特别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税收风险的弊
本报告通过探究联络口译的特性,指出联络口译员在话语互动中应发挥显身性,分析其在口译实践中作为共同谈话者及赋权角色的表现。笔者于2019年6月参与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赴英
寒地城市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寒地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室外环境的视觉景观进行精细化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为居民提供
为实现一年两熟的粮食作物复种模式,提高辽宁地区光温水利用效率,种植移栽玉米是一种可行途径。研究发现,移栽时为了提高产量,常采用增加种植密度等手段。但密度的增加会造成玉米源库关系不协调。因此,在移栽时会通过源调节改善这一情况。试验以“辽单566”为供试品种,于沈阳农业大学后山实验基地进行,种植密度为83375株hm-2。在苗期移栽前进行不同程度的剪叶或断根(减源)处理,包括剪叶15%未断根(L3)、
背景和目的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其中浆液性癌占80%以上。70%的患者会在治疗后三年内复发。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30%,治疗后1
目的: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如何导致肝癌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慢性炎症与
作物光合同化碳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贡献影响着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为了明确作物源碳在作物-土壤碳库间的转移规律,为认识长江中游玉稻及双季稻模式固碳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玉稻(MR)及双季稻(RR)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标记技术及13C自然丰度法,分析了作物源碳在作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作物根源碳与秸秆碳对土壤有机碳组分(TOC、DOC、MBC、fPOC、mPOC)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