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于颈椎间盘和周围结构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其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60~70%)。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根性痛,症状以疼痛为主,表现为剧烈的颈部疼痛并伴活动受限,疼痛向肩、臂及手指放射,同时可有上肢无力及手指麻木,疼痛,严重时病人甚至无法入睡,任何体位均无法缓解。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被列为世界第二大顽症。中国颈椎病研究协会统计:2003年颈椎病患者8600万,因其导致功能障碍者有160万。随着颈椎病发病人数的增多,其发病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对其治疗的临床研究亦不断深入。本研究通过对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治疗CSR的疼痛指标观察,希望作以下的探讨:1、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对应的各个访视时点疼痛数值的统计学分析,体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优势,为本课题的临床推广提供一个辅助依据。2、通过两种疗法对疼痛程度的疗效分析,希望能够体现试验组的治疗优势,为CS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受试者均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临床研究课题病例,受试者来自望京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电力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0例,对照组35例。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5例,其中男16例,女59例。入选患者年龄在45~64岁之间,平均52.10岁;病程3天~5年,平均14.73个月。试验组为40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在45~64岁之间,平均52.11岁,对照组为35例,其中男6例,女29例,年龄在45~62岁之间,平均52.11岁。3病例选择3.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⑤CT/MRI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1、4为确切诊断标准,2、3、5为辅助诊断标准。3.2纳入标准①综合上述诊断标准,同时入选的病人必须符合诊断标准中的第一条(本研究观察的是疼痛指标,必须有疼痛症状方可纳入)。②年龄45岁~65岁。③病程小于(或等于)5年。④如果已经接受保守治疗,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⑤签署知情同意书。3.3排除标准①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者。②可疑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者。③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④患严重的心、肺、脑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⑤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者。⑥上肢肌力≤3级。⑦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⑧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外其他类型颈椎病。⑨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先天畸形者。⑩怀孕或哺乳期、月经期妇女。3.4剔除病例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和/或符合排除标准者。②无一次治疗或无任何记录者。受试者满足以上任意一项,剔除出本研究。研究方法1病例分组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CSR患者75例,应用中央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疼痛、压痛症状体征积分无明显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病程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病程分布不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试验组(A组)接受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治疗对照组(B组)接受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佩戴颈围治疗3观察指标3.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观疼痛程度(VAS)疗效指标。3.2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个访视时点主观疼痛程度(VAS)疗效指标3.3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压痛程度的疗效指标。3.4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个访视时点压痛的疗效指标4统计方法所得数据应用SPSS for Windows Release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试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不同治疗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两组总体疗效评定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主观疼痛(VAS)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试验组对疼痛的临床控制达到50%,对照组为2.86%,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2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疼痛(VAS)症状自身积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每次治疗后与首诊主观疼痛数值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8次治疗前后的P值均小于0.001,差值有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后7次治疗前后的P值均小于0.001,可以认为可以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减轻患者主观疼痛,疗效明显。3两组间各访视时点疼痛(WAS)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访视时点疼痛数值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治疗前P>0.05,差异无显性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数值分布具有可比性。第1、2次访视时点两组间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两组对主观疼痛改善差异不明显。第3次访视时点到1个月复诊的6次治疗,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意义,可以认为患者经试验组治疗比对照组对于减轻颈臂疼痛更有效。4两组每次治疗前后两组间主观疼痛差值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每次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差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前两次P值大于0.05,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认为两组减轻疼痛差异不明显;从第3次开始到结束的6次治疗,P值均小于0.05,可以认为差异明显,说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治疗更有效。5两组之间压痛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颈部压痛记分例数相比,经秩和检验,Z=-0.11,P=0.912>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的平均等级相近,说明两组治疗前颈部压痛记分的分布具有可比性;第1、2、3次访视时,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颈部压痛没有区别;第4、5、6、7次访视及1个月随访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试验组的平均等级低于对照组,可以认为试验组比对照组对于减轻颈部压痛更有效。6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的自身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一次治疗后与首诊颈部压痛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的Z值绝对值均呈递增趋势,试验组治疗第2次即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第3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试验组治疗颈部压痛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7两组颈部压痛记分下降例数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每次治疗前后颈部压痛记分下降值例数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从第2次治疗后的P值都小于0.05,具有差异性,且试验组的平均等级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试验组减轻颈部压痛程度优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结束后与一个月随访疼痛及压痛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结束后与一个月随访,疼痛(VAS)数值积分比较,经t检验,t=0.635,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体征与一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与一个月随访疼痛积分比较,经t检验,t=1.746,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疼痛(VAS)症状体征与一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病情均稳定,无明显反复,症状无加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与一个月随访,压痛数值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P<0.001,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与一个月随访压痛体征比较有明显差异,有进一步恢复的可能。结论1中医综合疗法(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观疼痛症状取得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95%)。2中医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观疼痛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佩戴颈围治疗)。3中医综合疗法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压痛体征优于对照组。4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压痛治疗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三月大事不少.首先是Intel全球发布讯驰移动计算技术.相信它会给笔记本电脑和移动通信领域带来技术型的变革。另一件大事就是德国Cebit2003年展会的召开.虽然展会因为IT业的不景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镜消融疗法,其在内镜介入治疗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在消化道疾病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
本文主要对翻译能力进行研究,并由此对于翻译教学进行探讨。翻译能力是以转换能力为核心,与其他翻译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翻译的综合能力,对翻译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本文涉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体、溶酶体的变化,并对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透射电镜
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热点。认知语言学的对转喻的逐步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转喻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观点认为转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现在人们认识到转喻是组织语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多,而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或地方资金筹措,资金的全过程
绿色SrAl2O4: Eu2+, 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出现于二十世纪中期,并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以铝酸盐原料为基质,以稀土材料作为掺杂元素形成发光中心和陷阱中心,激发光源可以
不同的土地制度和配置方式决定着不同的土地生产率,不同的土地供给方式可以对市场需求产生抑制或鼓励作用,可以有效引导投资方向和影响投资强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